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思想?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思想?

课程理念修订的教学启示

苏州市彩香实验小学校 陆椿

苏州大学实验学校 徐斌

课程理念反映了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以及与技术融合等方面应具有的基本认识、观念和态度,它是制定和实施数学课程的指导思想。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和“支点”。在新课标的前言部分指出了本次修订的五条原则: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这在新修订的“课程理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理念指导行动,行动需有方向。新课标课程理念的变化,对下一时期的数学教育必然带来深远的影响。在此笔者提出几点想法,供读者参考。

一、关注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

本次课标修订的主要变化之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课程目标进一步指向学生,关注课程最终留给学生的是什么,从而真正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育人任务。实现我国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向‘学生本位’课程的真正跨越。”(田慧生、刘月霞.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能够清晰把握本学科对于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和贡献。在课程目标的制定中,要立足核心素养,集中体现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把数学学习和现实世界紧密联系起来,将育人要求和“四基”“四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在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呈现中根据不同领域有意识有侧重地浸润育人思想。如借助最常见的数的运算教学,使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抽象以及算法优化的选择,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判断与选择的自觉意识,养成根据实际需要做出正确选择的习惯;再如借助统计教学,使学生了解和认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提升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数据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思想?

在教学评价和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育人导向,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育人价值,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例如通过让学生阅读数学故事或数学文化史等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对数学概念的发展,使学生眼界得到有效拓展,并积极鼓励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不断创新,体现出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养。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认识人民币”教学,教师可在课后设计相应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同父母共同超市购物,并要求学生对购物资金进行管理,父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商品价格进行对比,使学生受到勤俭节约和理性消费的教育。

二、关注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

新课标指出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侧重对经验的感悟,主要有11个具体表现: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强调“感悟”是小学生发展和形成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新课标特意在附录部分原来7个行为动词基本释义的基础上,新增了第8个行为动词:“感悟”,基本含义为:“在数学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获得初步的理性认识。”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从核心素养视角来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将原来知识获得导向转变为素养形成导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深刻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具体表现,将核心素养有机结合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学习领域之中,达到目标和内容的高度契合。例如“分数基本性质”,其数学价值在于揭示了“多元表示”和“等价类”(把同一个分数的所有不同表现形式,看成彼此相等的一个整体,就形成了一个“等价类”)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质上更应突出其“相等”属性。(张奠宙、巩子坤、任敏龙、张园、殷文娣.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核心概念的理解与呈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将此落实到课堂上,那教学设计就有了全新的视角。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思想?

还要在学的过程中逐渐生成数学素养,应注意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主动学,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乐意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学。新课程尤其强调“要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所谓“真实情境”,笔者以为应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生活或认知范畴,真实性更高,且能够在真实情境里面对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唯有“真实”,课堂上才有可能实现“变教为学”的转变,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三、关注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

新课标对学段划分、课程安排、知识点分布等都有新的变化和调整,尤其在课程理念中提出了“结构化内容”“跨学科主题学习”等要求,对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挑战,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把握课程内容的能力。例如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学习,这三种运算表面看有比较大的差异:整数加减法要求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加减法则要求小数点对齐,而分数加减法则强调分数单位要统一。实质上这三个计算法则的核心都是相同计数单位方可直接相加减。引申:“数的加减运算,就是‘基本单位’相同情况下,‘基本单位’的个数的加减运算”。在此基础上顺势拓展,如:4a+5a,“基本单位”是a,就是4个a加5个a等于9个a ,即9a;6ab-2ab,“基本单位”是ab,就是6个ab减2个ab等于4个ab,即4ab;3/m + 2/m,“基本单位”是1/m ,就是3个1/m 加2个 1/m等于5个1/m,即5/m。如此尝试用“基本单位”的方法延伸到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加减运算,学生进入初中后,通过类比便能更快地掌握和理解式的运算。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思想?

正如新课标指出:“数的运算教学应让学生感知数的加减运算要在相同数位上进行,体会简单的推理过程”。因此需要教师从全新的角度来学习新课标,通读新教材,贯彻新理念,对学科本质和概念本质要再认识再思考。长期执教某一学段的教师,还应该主动学习前后学段的知识,不仅要通晓本学科的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了解历史文化内容,更要有课程的整合和创新能力,这样才有可能“结构化”和“跨学科”。(史宁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与核心素养》,“中国数学会数学教育分会首届学术年会”报告,2022年4月28日)

四、关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离不开具体的教学活动。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是数量关系,数量关系讲究的是用符号或含有符号的式子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比如解决问题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深度思维的习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解决一个问题联想到解决多个问题,达到“触类旁通”;从解决多个问题联想到解决一类问题,达到“融会贯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高阶思维的表现。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思想?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要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让学生通过数学语言的表达,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概念更清晰,算理更清楚,知识内在联系更明确,从而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此外,还要培养学生能“接力思维”,在相互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别人的经验,获得启发,习得方法,最终得到结论。

海韵教育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教学启示(一)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edu.com/faq/281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