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刻的拼音怎么读音(铸刻的拼音是什么)

———续文———

第十二字 印

西汉御史大夫张中政斗镇墓兽底座玺书铭文有“天命钦册封政斗勤国之宝印”之句。

01 字源字形演化

1、读音:yìn,第四声

2、字源字形演化

印是会意字。甲骨文、金文的印字写作抑,像一个人用手按着另一个人的头使跪伏的样子;篆文由抑分化出印字。甲骨文字形 ,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甲骨文、金文、篆书(小篆):

铸刻的拼音怎么读音(铸刻的拼音是什么)

02 现代语境(古今文字表层意义、本义)

现代汉语之“印”,主要指印章,或印象。在古代商周时期称印为玺;秦汉以后天子、皇帝用印专称玺,平民用印称为印、章、或图章、印章。玺印在古代称为符印,即“天授神权”的信物凭证。清末金石学家罗振玉说,后世执政以印施治,乃假借按抑之“印”。

说文解字》云:“印,执政所持信也。”即印是执政官员所持的信物。官印是官府所用各种图章的总称。个人的私印称章歼称印。《小尔雅》云:“玺谓之印。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

汉代《春秋运斗枢》云:“黄帝时,黄龙负图,中有玺者,文曰玉符玺。”符玺即符信、符印、玺印。蔡邕《独断》云:“玺者,印也。印者,信也。”《苍颉篇》云:“印,验也。”

铸刻的拼音怎么读音(铸刻的拼音是什么)

《释名.释书契》云:“玺,徙也,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印,信也,所以封物为信验也。亦言因也,封物相因付也。谒,诣也,告也。书其姓名于上,以告所至诣者也。符,付也,书所敇命于上,付使传行之也。节,赴也,执以赴君命也。”

《汉书.霍光传》云:“受皇帝信玺、行玺大行前,就次发玺不封。”孟康曰:“汉初有三玺,天子之玺自佩,行玺、信玺在符节台。”师古曰:“玺既国器,常当缄封。”

《资治通鉴.世宗孝武皇帝》云:“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

03 铭文今文经解义(引申义、隐含义、宗教、殉葬意义等)

1、宝印,即皇帝赐予儒士政要的印信、品德,即符 瑞应

宝印,有二义。本义是皇帝赐予儒士政要的印信,即汉成帝的玺书、符策、符瑞、瑞应。隐喻古代执政威权符箓及彰功表德之丹书铁契。借以形容君子的思想影响其行为,即道德 道义决定、驱使自己的行为、作为。这里指汉成帝的玺书。故张中政斗镇墓兽铭文“宝印”,并非完全说“珍贵之印”,而是说“天子皇帝钦赐御赏之印信品德。”

《广雅.释诂.卷三》:“宝,道也。”即道德、道义。“印,为也。”行为,作为。综合起来,宝印,指道义、思想与行为、作为。即治国德政、治国方略或儒士政要曰宝。

《广雅.释器》云:“印,谓之玺。”《说文》:“印,执政所持信也。”

史记. 太史公自序》云:“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清代《玉纪补》云:“秦汉以来以印章、符节为上,他件次之。”

铸刻的拼音怎么读音(铸刻的拼音是什么)

《广雅.释诂.卷三》:“宝,道也。”即道德、道义。“印,为也。”即行为,作为。综合起来,宝印,指道义、思想与行为、作为。治国德政、治国方略或儒士政要曰宝。

在西汉时代,尤其是司马迁创作《史记》中,凡是“珍宝”等形容词多作“葆”,而非“宝”。《史记.留侯世家》云:“从高帝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取而葆祠之。”这里的葆,就是珍贵、珍宝、珍藏之意。《集解》徐广曰:“《史记》珍宝字皆作葆。”而“宝”字也多作“信印”之解,信印就是信任的凭证,是天命、思想、道德、道义、诚信的体现。

西汉刘歆西京杂记》:“瑞者,宝也,信也。天以宝为信,应人之德故曰瑞应。无天命,无宝信,不可以力取也。”其前因是“樊将军哙问陆贾曰:‘自古人君皆云受命于天,云有瑞应,岂有是乎?’贾应之曰:‘有之,况天下大宝,人君重位,非天命何以得之哉!”

所以,《明史·舆服志·皇帝宝玺》说:“自秦始皇得蓝田玉以为玺,汉以后传用之,自是巧争力取,谓得此乃足以受命,而不是受命以德,不以玺也。”

清朝乾隆皇帝拿到了疑似秦朝传国玉玺,也说:“君人者在德不在宝。宝虽重,一器耳。”

2、印章的神秘性、权威性、印押性

清代《玉纪补》云:“秦汉以来以印章、符节为上,他件次之。”

印章的神秘和权威在于它的“天授神权及二次再现”。符篆似的符号本来就够神秘的,刻划在珍美坚物之上初步显示其“神秘性”,而后二次、三次、多次地“印押”再现出来,真是神奇之至。这一道“再现”过程,首先是“押”(印押)。

元代的印章就叫“押”。押就是“压”,暗示着镇压,压伏、压制。何况用的是奇特的文字,神秘的图纹,有时还加上灵物神兽做成的印钮。我们都熟悉“签字画押”在凭证、文书取得“合法性”上的重要作用。“印押”更是使其制度化、程式化或法律化、权威化。因为印章多由官员、衙署等权力掌握者掌管。它标志着信用、官方、威望;所以又叫“印信”或“信印”。

《淮南子.齐俗》云:“故古之圣王,能得诸己,故令行禁止,中传后世,德施四海。是故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神清意平,物乃可正。若玺之抑植,正与之正,倾与之倾。” 韩愈原道》云:“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也就是说,玺印的模式、楷模、杓榜与教化示范与权威作用。

西汉时候,皇帝、朝廷的玺印管理有专门的机构和职管:少府内设置符玺印使、尚符玺郎。汉高祖在御史府中就设有符玺御史,赵尧就是由符玺御史顶替周昌升任御史大夫的。张中(忠)生前所任职官中,就有少府、御史大夫。其政斗符印就是他接替因忧河决而自杀的尹忠的御史大夫之职,然后督导校尉王延世用竹篓、柳筐盛砂石堵塞河堤决口,治理洪涝灾害,组织宗教巫术及干扬乐舞符葆苻箓等道具祭祀河神之用。

佩其信印,乃可使通言于神人,以驱鬼降魔,消除黄河决堤洪水灾害,为死难的阴魂祈祷,并祝福人民平安。官员死后,有的将其生前用过的印章、符策玺书、符节、符信等,复制用于殉葬。

3、合符、应验。印章,金印

天文星宿有合斗,地上官府印信有印押,军事调军发兵有合符。按照古代天文五行观念,一旦北极合斗就预兆有战事发生,军事合符之后,就表示可以将官调军发兵攻战。信印则可以任命政事和军队指挥将官。

4、金印金斗喻又指高官

在古代别名金斗,用于政事和执政,故亦比喻为高官大臣。如腰印如斗。这里说它是宝印,其实从其底座玺书铭文?政斗谐音金斗来看,也相应合,因为古代金斗就是一种大印。

战国时期赵襄子有金斗,形如刀;西汉时期成帝御史大夫张中有政斗,形如方印;西汉末年王莽铸威斗,形如北斗。因此,威斗、政斗,金斗、金印、宝印,即将张忠物政治国的诫敕文字,铸制凿刻于方斗铜器之上,生前授以大臣(张忠)树以权威,调军发兵,抗洪抢险;逝后藏于宗庙,标以杓榜,法效后人。

铸刻的拼音怎么读音(铸刻的拼音是什么)

晋郭澄之《郭子》云:“将军王敦起事,丞相(王)导(敦之堂弟)率诸兄弟诣鹏请罪;值周侯(额)将人见,诸王甚有忧色。丞相呼周侯曰:‘伯仁(周颖字),以百口赖卿。’周侯直过不应。苦相申救,既许,周大悦,饮酒。及出,诸王犹在门,又呼额,额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一金印如斗大系肘。’”

黄庭坚《次韵答张沙河》云:“使公系腰印如斗,驷马高益驱骏骏。”另参见人体部·肢体“臂悬金斗”、器用部·器皿“金印如斗”。唐.李贺《送秦光禄北征》诗云:“呵臂悬金斗,当唇注玉罍。” 王琦《汇解》云:“谓金印如斗大。”

5、葆印

《说文》:“印,执政所持信也。”《史记.封禅书》云:“栾大之师曰:‘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使各佩其信印,乃可使通言于神人,神人尚肯邪不邪。致尊其使,然后可致也。……是时,上方忧河决,而黄金不就,乃拜(栾)大为五利将军。居月馀,得四印,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

《周礼·春官·天府》云:“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尚书·旅獒》云:“分宝玉于伯叔之国。礼聘凡四器者,唯其所宝,以聘可也。”注:“谓圭璋璧琮。古者天子诸侯以圭璧为符信,至秦始有皇帝信玺,唐改曰宝。”

6、刚卯印

《史记.封禅书》云:“使各佩其信印。”丢了印就丢了官。佩印不但标志权位等第和威严,还有避邪作用,像佩刚卯文。如《史记》所载汉成帝厌胜众兵《刚卯文》67字云:“正月刚卯既央,灵殳四方。赤青白黄,四色是当。帝令祝融,以教夔龙。庶疫刚瘅,莫我敢当。疾日刚卯,帝令夔龙。顺尔固伏,化兹灵殳。既正既直,既觚既方,庶疫刚瘅,莫我敢当。”

汉书.王莽传》“正月刚卯”颜师古注引服虔曰:“刚卯,以正月卯日作佩之,长三寸,广一寸,四方,或用玉,或用金,或用桃,著革带佩之。”

晋灼曰:“刚卯长一寸,广五分,四方。当中央从穿作孔,以采丝葺其底,如冠缨头蕤。刻其上面,作两行书,文曰‘正月刚卯既央,灵殳四方,赤青白黄,四色是当。帝令祝融,以教夔、龙,庶疫刚瘅,莫我敢当。’”

元方回《五月初三日雨寒痰嗽》诗云:“佩符岂有玉刚卯,挑药久无金错刀。”参阅明陶宗仪《辍耕录.刚卯》。

《后汉书.舆服》云:“佩双印,长寸二分,方六分……刻书文曰:‘正月刚卯既决,灵殳四方。赤青白黄,四色是当。帝令祝融,以教夔龙。庶疫刚瘅,莫我敢当。疾日刚卯,帝令夔龙。慎尔周伏,化兹灵殳。既正既直,既觚既方,庶疫刚瘅,莫我敢当。’凡六十六字。”

7、黄神越章糅合物

从实物资料看:张中政斗器物系前23年御史大夫张中(忠)的功名随葬专用急就复制合成符葆宝箓,而非生前典型官玺印章。左右边款铭文是汉成帝为御史大夫张中(忠)彰功表德、明义表志、树碑立传的祭文诔铭颂赞,其铭文也相似于诔策;而非生前实用符策玺书,也非死后殉葬之典型印绶。而是相当于道教宗教上所说的“黄神越章”,用以厌胜避邪,祈福佑主。

印也就是章,章也就是印。况且古代符、箓、玺、印之间本来就存在一定的传承和互称互代的依存关系。即宝印—宝箓—符葆–黄神越章。其分别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符策、玺书、符命;诔策、符诏;符葆、图腾、神徽;九头昂狮钮式等四个部分组成“政斗”器物。而典型印章形式一般是由印面文字和钮制构成,最多再凿刻铭文款识。绝无祭祀符葆符图神徽。

黄神越章,厌胜众兵—西汉张忠祭祀河神符葆宝箓与“宝印”名称规格异制分离性辨析,详专题《 镇墓兽、刚卯印、解殃瓶》

铸刻的拼音怎么读音(铸刻的拼音是什么)

(1)加有官府印信的文书:即天命符命符策玺书:天命钦册封政斗勤国之宝印,12字。

(2)符葆上所用的文字符号:文字包括左右两侧边款诔策铭义《张中(忠)颂赞》以及符钮上8个小狮下的8个“天”,计80字。

(3)古代宗教道教避邪驱鬼、厌胜众兵符葆图式:前后两侧边款的狮形兽面神徽图腾。

(4)九狮头镇墓兽。《广雅.释诂.卷四》:“师,官也。”古代师通狮。九师,即九狮,指九官,即九卿。张中曾为九卿少府,并以此任治河功成,由此升任三公御史大夫。

(5)张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当于三公太保。

8、殉葬印信

古人死之后,古人按照原件器物仿制一个器物殉葬,或将生前多种器物糅合为一个器物,用以殉葬,铸刻诔策铭文彰功表德。如果是原件殉葬或祭祀,则要将其掊碎或烧毁,如湖北武汉商代盘龙城墓葬器物(详下图)。故古代有“掊斗折衡”之说,还有殷墟甲骨卜辞中的“燎祭”、以及古蜀人对三星堆器物坑的“燔燎”等词汇或方法。

《后汉书.礼仪》:“诸侯王、三公薨,赐印玺。”故御史大夫张中镇墓兽铭文曰“宝印”是也。

End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edu.com/faq/112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