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党课培训内容(2019年党课记录范文)

高校是发展青年党员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高校发展的大学生党员越来越多。面向“95”后,乃至“00”后高校大学生,讲课者要讲好党课,使他们在追求理想信念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是新时代高校党课面临的重要课题。结合近年实践,笔者对上好党课,增强党课实效性,体会如下。

把课备足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好党课是上好党课的基础。一是要“备”授课对象。即对听课群体要全面了解,比如年级情况、专业情况、思想状况等。只有如此,才能使党课有的放矢。分析听课者在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有什么疑难困惑。掌握这些情况后,讲课者在备课时就可联系听课者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备课,这样的党课针对性强,听课者坐得住、听得进,党课就能收获好的效果。比如,针对不同专业的听众,可以挖掘专业历史中的知识点,激发大家对所学专业的热情,增加党课的亲和力,让学生感到很新鲜,这就是有的放矢。二是要“备”党课资料。上党课前,要搜集足够丰富的资料。资料准备得如何,对于上好一堂党课至关重要。因此,作为讲课者,要有“为倒一碗水而积满一桶水”的准备。资料越多,内容越实,说服力越强,听课者听课的兴趣就越浓,效果就越好。

把故事运用恰当

党课的教学要突出理论性。由于理论高于实践、高于生活,理论本身固有的逻辑性、抽象性、思想性、知识性往往会成为部分听课者理解理论含义、把握思想精髓的“阻碍”。如果就理论讲理论,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鲜活实际特别是听课者的思想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就会造成理论语言与生活话语的隔阂,也会使听课者对于理论课望而生畏。比如,我们讲群众路线,讲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可以从这样的例子入手。抗战期间,爱国华侨陈嘉庚回国,国民政府成立了阵容庞大的欢迎委员会,在财政极其拮据的情况下,列支了充足的接待资金,其中光宴请费用就达8万元——根据中国价格史资料推算,当时这笔钱能买800头牛!“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状态让陈嘉庚感到反感和痛苦,无奈之下,陈嘉庚连续三天在国民党《中央日报》上刊登罢宴声明。后来,他去了延安会见共产党,毛泽东设宴款待陈嘉庚,这次宴会是露天的,就设在毛泽东窑洞外,餐桌桌面坑坑洼洼,铺了几张旧报纸遮丑,吃的是毛泽东自家菜园子里种的大白菜、豆角,最讲究的是每人一碗鸡汤。毛泽东恳请客人谅解,说实在拿不出什么好东西。至于鸡汤,毛泽东解释,#邻居大娘家唯一的一只鸡,正下着蛋呢,她听说我贵客临门,悄悄宰了送来的。陈嘉庚一听,差点落泪。这个山沟里的党质朴廉洁,与群众关系水乳交融,全党上上下下饱满向上的精神状态,跟国民党的腐朽堕落截然不同。一回到重庆,精神焕发的陈嘉庚马上召开记者会,直截了当地告诉全国人民:延安让我“如拨云雾见青天”,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从此与国民党分道扬镳。在党课中运用这样的故事,就比较有说服力,也比较生动。

把理说透说清楚

从某种意义上说,党课也是一种理念的传播,就是我们常说的“入脑入心”。我们在讲党课时,对于某一问题,要把道理讲透、讲明白,让听课者信服。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作为讲课者就必须先学一步、学深一点,能够围绕一个问题,抽丝剥茧,在逻辑严密的基础上进行层层分析。比如,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为什么这么提?我们在讲授时,就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阐释。一是从回顾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的角度来说,维护权威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二是从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的角度来说,在实践中形成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并维护这个集体的权威,对我们这样的大党、大国尤为重要。三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在伟大斗争中形成的。四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维护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是统一的。在我们这样的大党、大国,一定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中央,一定要有一个“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总书记作为核心,这样才能凝聚全党的智慧。通过这样的逻辑分析,层次分明把道理讲透。

把共鸣点找准

找准切入点就是要通过某个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思考。比如,美国顶尖大学的课堂对笛福笔下的鲁滨孙特别感兴趣,常常要求学生设想如果自己处在鲁滨孙的环境下,应当怎样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许多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和政治学的理论就是从对鲁滨孙的讨论开始的,讲课者讲党课的思路亦是如此。比如,给听课者讲“两个一百年”时,如果平铺直叙,听课者可能感触不会太深。如果找一个切入点——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同学们已经是社会的栋梁和骨干,甚至是行业精英,大家将能亲身经历和见证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够亲身参与和感受这样伟大的建设,是多么的光荣。这样去讲的话,听课者可能就会更感兴趣。再比如,有的讲课者在讲长征的时候就以这样一个例子来切入:两个英国年轻人在2001年的时候去走了一遍长征路,后来写了一本书《两个人的长征》,这时候,如果你跟这两个英国年轻人面对面交流,他们对你提出问题,你如何去回答?这样的切入就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引起他们的思考。

把新手段引进来

年轻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对信息化手段也都很熟悉,党课讲授需要因势而化,贴近听课者这些特点,增强吸引力。比如,近年来一些讲课者尝试将手机引入思政课堂,通过软件平台实现教学功能,其中“随堂测验”“时问时答”等功能最受听课者追捧,这拉近了思政课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这样的课堂上,讲课者和听课者不再受制于一方天地的约束,老师走下讲台,游走于同学们之间,学生无需移动,运用软件就可任意组建线上虚拟讨论小组。更重要的是,随着课堂参与广度、深度、活跃度的提升,思政课变得鲜活起来,党课讲授也更具针对性。再比如,有的学校探索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课堂,这一做法也值得党课讲授时进行引入,从而使课堂教学发挥更好的功效。

(作者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edu.com/faq/61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