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思维和数据思维(流量思维的关键点在于什么)

传统企业的思维困境有两个

– 从供给维度来看,是商品思维

– 从需求维度来看,是流量思维

上一篇文章从“垒砖头”的商品思维到“数人头”用户思维讲了“商品思维”,这一篇我们再来谈另一个思维困境“流量思维”。

什么是流量思维

零售行业有三个成功要素: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三个成功要素都是“位置”,而位置就代表了流量。一个好的商铺能被更多的消费者看到,带来足够多的流量。

流量思维就是经营“客户流量”,需要均衡好,通过房租和客流也可以计算出流量成本。一个月房租20000元,带来客流1000人,流量成本就是20元。1000个客流里能成交多少笔,客单价是多少,毛利润是多少。

如果客流×转化率×客单价×毛利率<20000元,赚的钱连房租都交不起。

但线下流量无法区分谁是谁,所以同一个用户进来2次,流量会计算2次。同样的,诞生于PC互联网时代的“流量思维”,也无法有效区分用户。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台手机对应的是一个用户,但在PC互联网时代,一台电脑可能有好几个人在用。家里的电脑你在用,你爸妈也用,可能邻居家的小朋友也会来用一下。

4个计算流量的指标

在PC互联网时代,计算流量的有4个指标:

独立IP数:Internet Protocol,即1天内多少个独立的IP访问了网站。正常一个IP对应一台电脑,但存在一个IP对应多台电脑,比如公司网络下,所有电脑对外展示的IP是一样的。

访问者:即UV,Unique Visitor。一般统计一天内的用户数,以独立 Cookie为依据。通常一台电脑端代表一个访问者,但如果当天不清理cookie,换一个人用电脑,还是计算一个人。

浏览量:即PV,Page View。用户浏览网页的数量,刷新页面也会被计作一次综合浏览量,一个UV有多个PV。

会话数:Session,访问量就是统计一段时间内的会话数量。同一天内,同一台电脑,可能有多个会话数,不同的统计工具逻辑上会有差异,常见的有以下两种:

– 同一个用户,关闭网站后,30分钟后再次访问,计算2个会话。

– 同一个用户,从3个推广渠道进入,计算3个会话。

在PC场景下,尤其是早期电脑没有到一人一台的阶段,“会话数”比UV更适合用于计算流量。尤其是多数时候,用户是在“未登陆”状态下访问页面的。

流量不以“一个人”为计算单位,而以“一次访问行为”为计算单位。

互联网广告公司制定“流量”的统计标准

另一方面,早期流量主要集中在搜索引擎手上,比如谷歌、百度等。

互联网广告公司最常用的计价方式是CPC,按点击计价。如果用户点击3次,只计算一次费用,就损害了流量平台的利益,所以一般会重复计算。

而谷歌、百度他们即卖流量,同时也提供数据统计工具。为了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他们提供的数据统计工具也倾向于按“会话”计算。

而对企业来说,投放渠道不止一个,不同渠道的广告效果要分别计算,所以一个用户,在3个渠道都点击了,最后一个渠道才成交,成交转化也是归类到最后一个渠道上。未来也会加大最后一个渠道的投放费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edu.com/faq/98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