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叉子什么意思(粪叉子是什么牌子)

文|随心

粪叉子什么意思(粪叉子是什么牌子)

几十年前“拾粪的”这个职业在德州城有两种:一种是纯粹 “拾粪”的,另一种是“掏粪”的,他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又有说不清的关联。

原始的粪便清理

古时候德州城里几乎没有公共厕所。可每户居民家中都有私用的茅厕(厕所),而且除了大户人家外,多是些较简陋的土茅坑。因那时的粪便是商品,由专业掏粪工上门来购买,故不用担心其清理问题。

何为“掏粪工”,就是有的挑着大粪桶、推着装有大粪桶的小车,沿街高喊“掏”或“嗷”的收买大粪的工人。谁家里的茅厕需要掏了,就将其叫到家里,谈好价钱并付了钱后,他便将茅厕掏净并打扫干净,这叫买大粪。当他们的粪桶装满后,就送到加工大粪的粪场子里,买给开粪场子的老板,这叫卖大粪。掏粪工就是将收购的大粪,卖到粪场子里从中赚取点微薄的利益以养家糊口。

所谓粪便的加工,就是在鲜粪便中掺上些草木灰和黄土,混合搅匀后再摊成20厘米大小的粪饼子,晒干后卖给农民。那时候,就是这个无人关注的行业,担负着整个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

至民国初,德州城有几个较大的粪场子,如:东关黄彦常的粪场子较大,时有雇工13人;王振邦在南关街西的粪场子;赵兴荣在小西关(河西小庄)的粪场子等。除外还有到处散落的小粪场子。

拾粪工的分为两种:专业拾粪的——他们的家境不如掏粪工,没有钱到住户家里去卖粪。只好靠着一个粪筐、一个粪叉子,到处转悠着去拾粪,待拾满一粪筐后,到粪场子里卖掉以养活一家老小。兼职拾粪的——即拾粪的老头。家里有几亩地,老头天蒙蒙亮就背着粪筐到处去拾粪,拾回来自己加工,然后用在自家的地里。这种拾粪者多属自产自销式几乎每村都有。

粪便处理的变革

这种传统的粪便处理方式,在德州城坚持了几百年。直到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后,德州火车站上有了带顶子且男女分开的公厕,至此德州城第一次有了女公厕,同时也给德州的城市管理提出了新问题。

1935年(民国24年),德县县长李树德组织了30多名无业居民,干起了掏粪和清扫大街的工作,时称“清道夫”。他们主要打扫太平街、商业街、市场街等主要街道,由县政府开支。#德州城的第一支环卫队。

日伪时期,清道夫由警察局管理,天亮前一小时他们开始清扫,如有大员来德州视察,还增加清扫班次。伪“新民会”组织了“粪业工会”,陈庄的周书德任会长,东关的黄彦常任副会长,粪业工会宣布城里的粪便由他们管理,人们称其为“粪霸”。掏粪工每月缴纳会费后,发给“德县新民会粪业分会”的袖章,带着袖章方可从事掏粪工作。

德州城解放后,城里的粪便仍采用到居民家里去收购的方式。1948年市政府组建了“粪业工会”。1951年市政府成立了“粪业合作社”。1954年2月,改称“德州市清洁卫生队”,在近郊设立了六处粪场子,并规定:“城里的粪便施行无偿清除”,结束了德州城几百年来“粪便”系商品的历史。

1956年,德州城里开始推行公共厕所。1958年,各街道广泛修建公厕,结束了几百年来居民家中设茅厕的历史。1979年4月,德州市卫生队更名为“环境卫生管理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市环卫处宣布:对企事业单位的粪便采取有偿服务的办法。

今天一支现代化的城市清洁队伍,一批被称为“城市美容师” 的环卫工人,每天活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为城市的清洁尽职尽责的工作着。

(作于2017年7月30日)

粪叉子什么意思(粪叉子是什么牌子)

随心,本名马惠彬,男,1944年生于德州市德城区桥口街,大学文化,企业退休员工。由于我生在运河边,长在德州城,对运河、对德州历史有着特殊的感情。故2005年退休后,便介入了对德州地域历史及德州运河文化的研究,先后写出了有关德州历史和运河文化的文章350余篇200万余字。先后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上发表了260余篇。写出了各种类型的诗词歌赋等近300余首,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里发表了百余首。已出版《德州史话》 一、二集,《北厂志》《桥口街志》《水兽旱船》等书籍。

壹点号玉河微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edu.com/faq/50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