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人物故事300字左右(爱国人物故事300字屈原)

1891年,吴蕴初出生在嘉定县。他家庭条件并不好,十岁才开始上学,后来进入上海广方言馆学习外语。但没过几年,因为支付不起学费,不得不回到家乡,在一所小学里当起了英语老师。

但吴蕴初一直都没有放弃上学的梦想,15岁的时候,他考上了陆军部上海兵工学堂攻读化学,他勤工俭学,半工半读,但成绩优异。

从上海兵工学堂毕业之后,吴蕴初在上海一家化验室找到了工作,两年后又被推荐到汉阳铁厂担任化验师。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内各种化工原料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短缺,吴蕴初又到汉口担任一个生产氯酸钾工厂的厂长兼工程师。

爱国人物故事300字左右(爱国人物故事300字屈原)

味精大王诞生记

在说这个事情之前,咱们先和您讲一讲味精诞生的故事

话说有一天,日本东京大学的化学教授池田菊苗下班回家,看见晚饭又是土豆大酱汤,顿时没了食欲。但他极不情愿地喝了一口汤之后,发现这种每天都喝的汤今天居然异常鲜美。

经过他的仔细观察,发现汤里比平时多了几根海带。身为化学家的直觉告诉他,让汤的味道变得鲜美的原因就出在海带上!

于是他把海带带到了实验室,经过一番研究,发现海带中有一种叫做谷氨酸钠的物质,就是让食物变好吃的关键。并且成功地把海带中的谷氨酸钠提取出来,将它命名为“味之素”。

但是在一开始,“味之素”的提取十分复杂,20吨的海带才能提取出500克,那它的价格得也是奇高。别说平民百姓了,就是百万富翁估计也舍不得买。

之后,日本商人又把“味之素”带到了中国,这种新型调味品在中国一上市就受到了大家的喜爱,但由于技术垄断在日本人手里,价格高得离谱,日本商人单凭这小小的“味之素”就在中国赚了个盆满钵满。

1920年,吴蕴初从汉口回到上海之后,发现大街小巷的人们都在讨论这种好吃却买不起的调味料,身为化学专家的他也被勾起了兴趣,于是买回了一瓶味之素进行化验,发现里面的主要成分。

为了让国人也能用得起这种调味品,吴蕴初和妻子一起,在上海租用的一间住房阁楼里开始研究提取方法。经过反复试验,他们终于获得了第一批产品,吴蕴初把它命名为“味精”。

虽然这一次的产量只有十几克,但吴蕴初欣喜若狂,因为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说明中国人自己也能制造了,再也不用把钞票交给日本人了。

中国味精的崛起

不久之后,吴蕴初又把味精的提取技术不断进行改造升级,创建了国内第一家味精厂,名字就叫“天厨”,他们当时推销产品的广告就是“国货味精”,品质“完全胜过日本的味之素”。

爱国人物故事300字左右(爱国人物故事300字屈原)

天厨味精厂

当时的中国,自从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国内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纷纷宣扬抵制日货,开始使用国产品牌。于是短短三年之内,在国货“天厨牌”味精的打击之下,日本的“味之素”失去了中国80%的市场。

这一下日本人当然坐不住了,他们向中国政府提出,吴蕴初的“天厨牌”味精是个山寨品,他剽窃了日本“味之素”的研究专利。

面对日本人的指控,吴蕴初很快就提出了反驳。日本的“味之素”是从海藻、豆类和鱼类之中提取出来的,而吴蕴初自己研究的味精是从谷物面粉之中提取的,方法完全不是一回事。

按照当时的国际专利标准,中国的味精完全可以获得自己的专利。

眼瞅着提取技术行不通,日本人又转向了“味精”的名字,说#抄袭日本“味之素”的名称,不过日本的这个说法也一样没有得到国际专利机构的认可。

为了防止日本人再次作祟,吴蕴初将自己的生产流程公开,还专门在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成功申请了味精专利。

#中国历史上国产的化学产品第一次在国外申请到专利!

在几年之后,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吴蕴初“天厨”味精厂的产品获得了金奖,从此中国产品也打入了欧洲、东南亚等地的海外市场,甚至在东南亚地区,日本的市场几乎完全被中国取代。

一般来讲,“天厨”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味精生产技术的厂家,吴蕴初完全可以一家独大,从中获得巨大的利润。

然而在这个时候,手握全国产品专利的吴蕴初却突然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1926年,他对外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公开了自己的生产制作工艺,并且直接表明:欢迎全国各地进行学习仿造。

爱国人物故事300字左右(爱国人物故事300字屈原)

其实,咱们联系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就很容易明白了:虽然“天厨牌”味精已经走出国门,能够在世界市场上和日本味精一争高下,但中国依旧遭受着日本人大肆的经济侵略。

吴蕴初知道,光凭自己一家工厂肯定势单力薄,抵抗不过日本人,于是他果断宣布放弃国内专利,自己少挣点钱没关系,只希望全国各地的商人们能够团结起来,把日本品牌赶出中国市场。

在这之后,国内各地先后出现了十多个味精工厂,日本的“味之素”除了能在关东军占领的东北地区销售之外,在中国其他地方基本连见都见不到了。

如果不是吴蕴初的敏锐和埋头研究,中国国产味精肯定不会这么快诞生;如果不是他深明大义主动公开生产技巧,中国味精也不会在短短几年内把日本产品踢出中国市场。

实业救国,豪捐战机

1929年之后,吴蕴初又以天厨味精厂作为基础,紧接着建立起了天原电化厂、天利氮气厂和天盛陶器厂,形成了一个自成体系的化工集团,短短十几年,这个集团就成为了民族企业中极具实力的企业。

由于名字开头都是“天”字,这些厂家还被人们称为化学工业界的“四大天王”。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蕴初带领天厨味精厂的员工为抗战前线送了不少军需品和慰问品,同时作为化工界的专家,他还和技术人员研究战争中的化学技术,又和另一家罐头厂合作制造了防毒面具,全部用来支援抗战。

1932年1月28日,这一天,日军指挥海陆军战队分三路偷袭上海闸北,利用空军对中国驻军阵地、民宅和各处商店狂轰滥炸,前后发起了四次进攻。

驻扎在上海的第十九路军立刻组织反击,给日军以迎头痛击。最后中日双方在国际联盟的调停下签订了停战协议,这就是历史上的“一二八事变”。

根据后来人的回忆,当时街上到处都在起火,火焰漫天,战况十分凄惨,再加上商务印书馆总厂和东方图书馆被炸弹击中起火,包括许多古籍善本在内的三十多万藏书都被付之一炬。“一二八事变”之后,国人们深切体会到了空军的力量,全国爆发了航空救国的热潮。

虽然口号喊响了,但欧洲各国对咱们“只有航空才能救中国”的口号很是不屑。

1932年底,吴蕴初在欧美各国考察参观的时候,就发现各个国家对中国的态度都很统一——他们都在讽刺中国只是打着“考察”的名义出国看看,但也就停留在这个环节了—-你们根本没有钱和实力买飞机。

吴蕴初回国之后就决定,想要发展航空,就不能只停留在“考察”上,中国需要的是真材实料的飞机。

经过吴蕴初的反复比较和研究,他把天厨味精厂一年的营业利润九万元,再加上自己和朋友辛苦攒下的两万,一共十一万全部捐了出来,买了一架德国生产的容克K-47飞机。

一年之后,吴蕴初购买的飞机生产完成,由容克工厂派飞行员送到中国,但由于操作不当,飞机到上海降落的时候出了一些失误,导致飞机损坏,这新产品还没用上就不得不回厂返修。

这样一来,不光飞机不能算是全新的了,交货日期还比约定好的时间延误了一个多月。容克公司估计也是过意不去,主动送上了另一架教练机作为补偿。

1934年3月18日,上海虹桥机场举行了十分隆重的飞机命名典礼。当时一共有四架民间捐助的飞机,其中两架就是吴蕴初购买的。

最后,这架容克K-47战斗机被命名为“天厨号”。而附赠的那架教练机也被命名为“天厨副号”,在典礼之后,两架飞机分别被送给了中国空军和中国飞行社上海分社。

爱国人物故事300字左右(爱国人物故事300字屈原)

顺带一提,这次命名典礼上的另外两架飞机是由上海滩大佬杜月笙捐赠的“月辉号”和“月文号”。

成立教育基金会,帮助更多寒门学子实现梦想

蕴初小时候家境贫寒,甚至一度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所以他对于有志青年想读书却付不起学费的痛苦深有感触。

再加上他也明白,想要让中国的化工水平发展起来,首先就要培养出专业的人才。于是,他拿出五万块钱,成立了一个“清寒教育委员会”,聘请几位化工学界的知名人士担任委员,每年在大学化工系中进行考试,选出成绩优秀的十多名学生,把他们送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学府进行学习,资助他们学费和生活费。

这个教育委员会,先后培养了上百名优秀的高科技人才。

1953年,由于妻子去世,吴蕴初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再加上长期积劳成疾,这一年的10月15日,62岁的吴蕴初在上海病逝。

吴蕴初曾有一句名言叫做:办事业必须走在别人前头,要办别人没有办过的厂才有意思。

就是凭借着这种理念,他才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味精大王”,而这位“大王”的一生从未想过独霸某个“山头”,他扶持实业和教育,培养了一代化工人才,他是老百姓心中真正的“王者”!

爱国人物故事300字左右(爱国人物故事300字屈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edu.com/faq/41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