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线城市的某些人为什么有钱,搞着灰产到底如何起家的?
三四线城市那些看似做教育实则搞灰色的人到底是如何赚钱?低级的选个金牌小主持之类的,这样不需要器械的培训项目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然后安排农村老家的亲戚当股东和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全部实缴,租个办公室每月一副,招上几个能说会道的老师。
无底薪只给提成,每周一次课,每月几百元。对外招收小学员,现在搞活动付一年送一年,也就是说几千元包培训你的小孩两年。通过地推、外包、发传单团队招生很容易就能招到头一波韭菜,虽然利润可能不多,但收入是预收的支出是越付的,很容易完成正向现金流。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开新店,当规模到了一定程度这家公司会因为某一笔对外投资导致现金流断裂、房租停付、工资停发,学员如果维权或者起诉工商一查,股东们早就完成了出资义务,而法人一直在农村老家失控,人甚至都没有用过真名。结果家长们申诉无门,老板早就带着他的小姨子跑路了。
高级点的在架构和领域都会升级,一般都是体育艺术培训,他们可不会注册有限责任公司,而是去民政部门注册民办非企业单位、主管单位,也不是教育部门而是体育部门。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里可不敢多说了。
同时在经营方面团队管理也会更精细化,比如招商用阶梯式引流上来推广,比如足球免费学半年,但是要交个1000元押金,只要学完押金全退,学不完的话就要扣钱,相当于与客户的懒惰做对赌。这套是从健身行业学过来的,老师与家长混熟之后用不了一个月就开始促单。
原价1万的足球精英班现在7000就可以学一年半,之前的1000押金可以抵2000学费,也就是说再交5000你家孩子就能上足球精英班。这是从房地产销售那学来的,因为用户从不买便宜的产品,只会买占便宜的产品。
更高级点的就是主推合约班,这类灰色做法最怕形成群体事件集体爆雷,所以会从低客单价转向高客单价,通过承诺结果的方式吸引用户。
比如5万3年的10级钢琴课现在付10万包过过不了退全款,这种高客单价注定吸引不了太多用户,而且机构也真的会向用户提供教学服务,只不过总成本会控制在10%左右。由于客户付出了大量的财力,自然会付出超额的时间和关注度,成绩自然会好。到期了,如果能达到目标皆大欢喜,达不到也不退,他们的公关团队民事诉讼早就做好了,防守人数不多也不会形成群体事件。
如果遇到难对付的机构也会私下退掉,相当于他用年化6%的成本,用了你的10万资金3年。这里是不是有一家上市公司而且还是公考龙头股和这种做法是不是很像?用教育行业做例子,但实际上医美、整形、美容美发这里面做灰色的那部分人都是差不多的做法,不妨说说你理解的灰产,大家探讨一下。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edu.com/faq/292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