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业的论文参考文献(关于创业的论文700字)

每一次决策都是一次历史的选择,影响深远和广泛。上海这次疫情管控手段的选择,带来的不仅是一个城市管理的转折点,更是全国学者和城市领导层研究疫情和经济冲击关联性的分析对象,还有我们对创业和企业模式的思考。我相信明年很多金融、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毕业论文会有相当一部分涉及这个话题。

本文篇幅较长,我打算分开几篇来写,首先是做一个复盘。复盘是一个很痛苦的事情,因为既然要复盘,那起码说明事情没做对,不然就应该是庆祝啦。

再讨论上海的管控方式对错已经没有必要,结果大家都看到。从上海到深圳,从广州到北京,几个月下来,中国的两个PMI指数已经躺平了,对企业的冲击将越来越大。

关于创业的论文参考文献(关于创业的论文700字)

中国PMI指数走向

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赶快总结一下别人的问题和症结,检讨自己的做法是否恰当和适时。

上海疫情的模式到底输在哪里?

我个人觉得,首先输在过度自信和职责方面的问题。我一直不解的是,为什么一个管医学的院长会着重把目光和考虑重心放在经济影响上,而不是根据医学专业意见提出自己领域的看法。这个话题就不展开了,反正已经发生了。对比我们企业,给我们的教训就是作为老板,你肯定不能只听一个部门的意见,尤其是创业公司。

其次,控制不力,也根本不是什么小政府、大市场的所谓外国模式导致的。上海一直是改革开发的前沿,过去的历史也让上海充分接受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和做事方式,但你要生搬硬套说上海在搞西方小政府民主那套,那肯定是你的错觉,或者你根本没有去过国外实地看过。更重要的是,你可能也没在上海生活过。

中国的治理模式一直没有改变,就算是特区城市,这点也是不会改变的,你可能多一点立法或者先行先试的权力,但你不可能改变组织架构和转移权责的,所以小政府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归根结底,是上海基层管理出现了偏差,你以为手下都是精兵强将,结果大部分都力不从心,还有一小撮没良心的。这何尝不是我们目前所有公司面临的问题。

按道理来说,上海的基层管理应该非常完善才对,我在网上看到一些数据,目前无法核实,仅供大家参考。数据提到上海92%的小区有业主委员会,对比之下广深等城市才三成。这就很奇怪了,因为完善的业委会,应该不至于出现目前这么多问题,过期食品,倒卖,发国难财,吃不饱饿不死,老人和小孩得不到照顾。何况还有居委会呢。

直到我在知乎看到一段文字,我有点明白了。

最近5年的上海,居委会正在成为小区管理事实上的最高权力部门。就拿我现在的小区举例子:业委会是在居委会的领导下成立的,业委会成员是居委会主任“点招”的,居民投票是居委会召集志愿者一户一户上门收集来的。上海过去这段时间的几件重大基层公共事务,比如垃圾分类、防疫…全部是居委会牵头操办。日常的小事,比如要求物业公司改进保洁、规范快递公司和外卖平台的服务、小区监控死角的加装摄像头,等等,也是居委会来协调执行的。至于业委会?已经变成了橡皮图章,完全没有存在感了

原来,上海已经丧失了最底层的居民管理组织的功能。日常治理,这个模式是没有问题的,但遇到疫情这种需要把人群分类,提供不同照料和管理的时候,如果没有大数据画像,没有业委会等“毛细血管”的民间组织,也没有人制衡物业和居委会,各种管理问题和违法事件也就层出不穷了。

我现在居住的社区不大,但如果只靠居委会那几十个人能管理好几万居民,那就真的有点天真了,好在当地政府已经发现这个问题,正在加快推进网格化管理的深层次延伸管理,通过发动业委会和党员,还是志愿者对社区进行摸底和统筹。起码做到了解老人的情况,预演计划等。

最后,是上海物资供应的问题,很难想象从新闻看到连京东都进不了小区,看着京东CEO那种有力无处使的表现,心有戚戚。一堆不知哪里冒出来的创业公司撑起物资供应的大旗,的确让人很不理解。

当然,我给大家的创业建议,不是去学这些公司,有时也学不来人家的背景和关系。我是希望大家从中能看到一些机会,一点启发。

下一次,我给大家分享我对疫情下一些行业的看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edu.com/faq/201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