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月亮你别睡(歌曲月亮月亮你别睡完整版)

作者:吴生文

八月十五的晚上,吃了饺子吃了月饼,还少吃了些水果,看电视一直看到午夜,中秋节就这样过的圆圆满满了。抬头看见窗户上的月影,睡意顿然消失得无影无踪。月到中秋分外明,索性泡壶茶,将小几搬到阳台,坐在小凳上,以茶代酒做起赏月的雅事来。

中国人天生就有月亮情节。传统的中秋节从内容到形式,都离不开与月亮有关的人与物,无论是赏月玩月,还是祭月拜月,始终以月亮为中心,中秋节可以说是中国人的月亮节。品着香茶,望着夜空中又大又圆又特别明亮的月亮,小时候听过的那些神话故事便从脑海中涌现出来,渐渐有了写的冲动,于是干脆找出纸笔,就在阳台的小几上写起来。

月亮月亮你别睡(歌曲月亮月亮你别睡完整版)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想象力的民族,从古到今创造了无数的浪漫神话,丰富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生活。别的不谈,单说月亮就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令人无限遐想的仙境传说。还有小猴子捞月亮,天狗吃月亮等等动人的民间故事。这些以月亮为中心的美好故事,不仅让自然间原本极为平常的月亮变得生动有趣,使想象中的瑶台仙境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更为节日增添了无穷的韵味。每到中秋节的晚上,亲人团聚,家中老者望着夜空中的满月,就讲起了流传千年的神话故事。其中吴刚伐桂的故事最能牵动孩子们的心。

相传吴刚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到了天界,在南天门职事。吴刚和嫦娥天生对眼,相见恨晚,经常相会,渐渐地疏于职守。玉皇大帝知道后,非常生气,就罚吴刚到广寒宫去砍树。如果不砍倒门前那棵桂树,便不能重返南天门,更不能与嫦娥相会。这颗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吴刚挥动大斧,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吴刚砍啊,砍啊,日复一日,从春砍到冬,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砍不倒。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这天晚上,才有一片树叶掉下来,从月亮上落到人间变成金叶子。要是谁拾得这片叶子,就能换许多金银财宝。

月亮月亮你别睡(歌曲月亮月亮你别睡完整版)

我小时候每听到这个故事,无端地就替吴刚着急。到了第二天晚上,仰望着大大的月亮,又一心企盼能拣到那片掉落的金叶子。有一年八月十六的晚上,我带着这一美好的企盼,无限神往地对父亲说,要是月亮每圆一次就过一个中秋节多好,一个月烙一次月饼,月亮上的桂树一个月就掉一个金叶子,说不准我就能捡到一个。听我说完,父亲笑着说,神话故事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不能当真的,哪有什么金叶子。假如月亮圆一次就过一个中秋节,那就成了李自成的大顺朝了。父亲说完这话,乘兴就给我讲起了李闯王进北京的故事。

话说闯王李自成率领起义军大败明朝军队,直逼首都,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将北京城团团围住。崇祯皇帝看到大势已去,在走投无路之下,登上煤山,在一棵老槐树上自缢了。当天李自成破城入宫坐上了金銮殿,下令开仓放粮,赈济百姓。看到受困挨饿的穷苦人分到粮食时那种兴奋欢喜的样子,闯王就问手下的弟兄们,怎样才能让老百姓经常高高兴兴呢?众弟兄们大都是饿肚子的贫苦人出身,造反起义还不就是为了个吃好的喝好的,于是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了半天,都认为八月十五中秋节最好,月饼瓜果羊肉饺子吃得饱饱的能不高兴吗?如果一个月过一次中秋节当然更高兴了。李自成听罢也觉得是这么回事,当即颁下圣旨,规定在每个月的十五这天都要过一个中秋节。这样,红红火火地过了八个中秋节。正在热热闹闹的时候,不料吴三桂咽不下父仇妾恨这口气,冲冠一怒投降了清军,引着清兵打进中原,将李自成赶出北京,灭了大顺政权。后来老百姓就调侃说,李闯王一个月过一个中秋节,八年的江山八个月就坐完了。

讲完故事,父亲意味深长地说,人不能只顾贪图享乐,更不能成天想金望银,一辈子的路很长,要一步一步地走。后来我长大念书的时候,学习普希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一下又想起父亲当年说过的话。看来,古今中外的道理是一样的。

过去的年代,月亮还是大众化的照明工具,人们称月亮为天灯。农村人出门走夜路是没有手电的,月亮就是天然的路灯。村庄里没有电灯,一到天黑就用煤油灯取光。在夏秋季节,只要是有月亮的夜晚,人们就在月光下做营生。借着明亮的月光,担水,浇菜,劈柴,洗衣,剥玉米,磨面……。累了就一边抽烟一边拉呱,高兴了还给小孩子们讲讲小猴子捞月亮之类的故事。有时老年人出些类似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借机考考小学生们的智力。比如说月亮一年圆几次,孩子们大都忽略了润月年,答曰十二次,老汉们听了就摇头叹息。偶尔也有的孩子答出一年十二次,润月年就是十三次,人们就笑着说,这娃好脑筋,念书肯定好材地。

记得前几年在一个全国著名报刊的公众号上,有篇谈中秋月圆的文章,“月亮每个月都要圆上一回,一年十二次,所以月圆并不稀奇。” 很显然,这个作家也忽略润月年了,呵呵。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月亮不仅是一个自然物体,更是一个人文意义上的符号,是一个寄托了无限幻想,诗情画意的载体。古今文人多颂月,见月思情,以月咏怀,早已成了一种传统。

曹操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表现的是政治家的情怀。

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展示的是清纯明丽的月亮心。“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是一种惆怅的心绪。

杜甫生活困顿,颠沛流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作者借月抒怀,抒发了强烈的思乡怀故之情。

贾岛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描绘了一幅静夜月明,闲适美好生活的情景。

千百年来,像这样歌咏明月,吟诵中秋的诗词数不胜数。然而我私下里偏爱散文,古今大家写月的美文首推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 》。文章不长,引录如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静夜中,月光洒落庭院,清朗如空潭积水一般。更妙的是,月光下竹柏的倒影,如斑驳的草荇在水中漂浮游移,于是乎恍恍然宛若幻境。写得真好!简洁的笔墨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借月抒怀,衬托出作者虽遭贬谪,但依然保持闲适优雅的开阔心境。

其次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认为文采绝对在《背影》之上。尤其是第三段,读来更为倾心。“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 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月亮月亮你别睡(歌曲月亮月亮你别睡完整版)

是呀,人到中年,尘世艰难,月夜中偷得片刻安宁,想什么,不想什么,全凭思绪的自然流淌,完全是灵魂深处的放松,无边的荷香月色变成了精神上的桃花源。这种自足惬意的境界,慢慢品味,最能抚慰人心。

 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还是婚姻爱情的象征。神话故事将主管男女婚配的神仙称为月下老人,民间更是直接将媒人称为月老。在好多文艺作品中,尤其是传统戏剧里,描写男情女爱的故事大都发生在月朗星稀的晚上,海誓山盟往往由月亮作证。 直到当今,众口传唱的流行歌曲也大多是表现男女爱情的,什么《十五的月亮》,《花好月圆》,《弯弯的月亮》,《你看你看月亮的脸》,《月亮代表我的心》,《月亮走我也走 》,说起来多的是啦。

 此外,月亮还与众多的风景名胜紧密相连,比如,二十四桥明月,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天涯明月,黄山仙月,二泉映月,洞庭秋月,卢沟晓月……,仅仅就我知道的也一口气数不完。

总而言之,神话传说是早期人类社会科学不发达的文化现象,是古人的一种艺术想象和创造,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文人墨客的诗词文章,无论是赏月咏月歌月还是叹月悲月怀月,无不抒发的是一种思想情怀。尤其是农历八月十五,月亮成了众人仰望的主角。家家户户亲人团聚,分食月饼,尽享人间温情。每到这一天,月亮更加引发了人们对亲人的想念,离家在外的人更是望月思乡,归心似箭。因此,中秋节的月亮也就成了团圆的象征。

勉强写罢,抬首仰望,月亮西坠,东天曦微。一篇小文,竟然喝了三壶茶水,折腾了半个晚上。人到中年,越来越手迟脚慢了,年轻时一气呵成的东西,这会儿也写得磨磨唧唧了。更要命的是有灵性的文章也磨蹭得干巴巴了,就像和尚的帽子——平不沓沓。

不说这些了,赶紧补一觉。熬了一个晚上,浑身乏困,真是自找苦吃。

怨谁?

嘿嘿,全是月亮惹的祸。

月亮月亮你别睡(歌曲月亮月亮你别睡完整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edu.com/faq/193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