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大食堂结束时间(人民公社大饭堂)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人民公社大食堂结束时间(人民公社大饭堂)

郑晓东在向记者展示他们种植的深受市场欢迎的无公害草莓。

芳菲四月,万物勃发。走进蓬莱区登州街道三里沟村,一幅美丽的村居画卷映入记者眼帘:有着1400年树龄的古槐新梢添绿,街心花园鸟语花香,空气中不时飘来馒头的麦香、酸奶的乳香、果蔬的清香……无不展示出这个曾经的贫困落后的城边村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短短7年时间,三里沟村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以党建为引领,抓实产业、提升村容,创新多元化业态,书写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答卷”。

突破

环境整治凝聚人心

1

白墙灰瓦、绿树红花,水泥路面干干净净,眼见之处看不到任何杂物……走进三里沟村,记者被前面的村容村貌深深地震撼。这里完全没有印象里农村的杂乱,公共区域看不到一片垃圾,三里沟村的如今,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晓东这位“头雁”的默默耕耘密不可分。

“早上5点到村馒头厂忙活,然后开车往各代销点配送,一直忙到现在。”上午9点多,记者在蓬莱三里沟村见到了风尘仆仆赶回村的郑晓东。

边走边聊中,郑晓东弯腰捡起了地上的一片雪糕纸,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村里不养保洁员,卫生保持是村委成员来做。”郑晓东指着路边的绿化带告诉记者,每天忙完手头的工作,他和村委成员都会来打扫绿化带,修剪树木。

看着眼前村容整洁的三里沟村,谁能想到,在2014年前这里是出了名的“脏乱差”,村内杂草丛生、垃圾成堆,年轻人不愿在村里住,纷纷外出打工。面对这种窘境,在外做生意的郑晓东被父老乡亲们力邀回村。上任伊始,郑晓东就深刻认识到:要打开工作局面,必须以村庄环境整治为突破口,解决好人心散、班子弱的问题。

郑晓东决定借助全国卫生城复检契机改善村容村貌,凝聚人心。他带领“两委”干部先从清理自家门前“三大堆”做起,亲自上阵、坚守工地,不管烈日当头还是寒风凛冽,项目工期昼夜连轴转……一系列工作的开展,让村民感受到了新班子真干事、干实事的决心,村民自觉参与到村庄环境整治中。

如今,三里沟村蜕变成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人心齐泰山移!放在以前都不敢想,俺村能变得这么好!”享受着当下的美好生活,86岁的老党员姜仁之感慨道。

“造血”

三产融合富民兴村

2

“基础设施只是软硬件配套,真正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还得靠产业振兴。”在大刀阔斧地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后,郑晓东将目光聚焦到基础薄弱的三里沟如何富民兴村。如何能让村里不再依靠外来“输血”,而是自己拥有“造血”功能?2017年村委办公楼刚刚竣工,看到村里的巨大变化,离乡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们纷纷回村探亲。郑晓东琢磨,把这些在外的能人们聚到一起,帮村里把把脉,出出点子。经村两委组织,三里沟村首届“在外能人回乡座谈会”召开,大家纷纷出言献策,集思广益。

集好众人的“金点子”,郑晓东带领“两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上开动了脑筋。2018年初,利用扶持资金100万元和村民入股36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建设面食加工作坊。成立之初,郑晓东带着“两委”干部跑市场,深入到城区各个小区和超市进行宣传,硬是靠着两条腿和一张嘴,打响了“古槐馒头”的品牌。如今,“古槐馒头”代销点已达26个,年均增收20万元。“我们的每个馒头都会烙上‘古槐’两个字,这在蓬莱已是响当当的品牌。”在古槐馒头厂里,村“两委”成员王艳瑛自豪地向记者展示着馒头底部的商标。

因为走街串巷推销馒头,郑晓东被很多人称为“馒头书记”,但他的眼界和视角,却不仅仅限于馒头一个产业。馒头产业成功后,郑晓东又牵头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围绕村中古槐、古桥、古井“三古”资源,做好保护开发,增加休闲旅游的文化内涵。

在村东的草莓大棚里,四个品种的草莓已经进入盛果尾期。郑晓东摘下一颗熟透的草莓向记者介绍,现在种植的品种有香叶、巧克力、白雪公主、甜宝,因为绝对不打催熟剂、上色剂,所以口感和口碑都远近闻名,仅这个大棚一年就能给村里带来五六万元的收入。围绕产业链条延伸,三里沟村还开展主食制作和配送业务;建设 “人民公社食堂”,制作特色农村怀旧的餐饮品牌“八大碗”,2021年底又与丰源乳业合作上了酸奶厂,今年正月开始对外销售。

三产融合,让三里沟的发展迸发出无限活力。

引领

“两委”带头当先锋作表率

3

办好农村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组织。

“村子的发展不是靠嘴说出来的,而是实打实地干出来的。要干在前头冲在前头。我们定下了铁的规矩,在村里馒头厂、合作社干活都不拿一分钱的工资。”郑晓东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三里沟村建立健全了村干部坐班值班、民主议政、“三务”公开、民主协商等村级管理运行机制,“两委”干部、党员事事处处干在前、冲在前。孤寡老人王大香家房屋漏雨,“两委”立即组织修缮;村中20多户村民自来水管被冻吃不上水,“两委”组织党员每天为他们送水……在三里沟村,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每天忙完工作,郑晓东都会回到办公桌前,写下思考体会。“村庄定位靠啥定?”“产业兴旺何以旺?”一本本工作日记,记录着一个落后村变身“样板村”的发展步伐。忙完这些工作经常到了下半夜,次日凌晨5点,他和“两委”成员还要赶到馒头厂干活。

365天日日都是工作日。早起晚睡为村里忙活,对村“两委”成员来说早已是常态。党员当先锋、作表率,全村上下齐心、聚力发展的新风气已然形成。

创新

走出乡村振兴特色之路

4

在三里沟村委大院入口处,一处写有“三里沟社区科普馆”的建筑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没有全民素质的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进入馆内,门厅的前言正是科普馆的建造初衷。郑晓东告诉记者,娃娃是我们的未来,今年村里将发挥乡村优势,打造研学旅游线路,让更多的娃娃们走进农村、体验农业,从小树立爱农兴农的意识。

三里沟村有整整一条街的石头房,望着这些玄武岩盖成的房子,郑晓东动起了发展美丽经济的心思。眼下,三里沟村正流转50多座闲置民居,与国内某专业旅游公司研究打造高端民宿和木屋群落,发展生态养老;开始几万米进山路的整修工程……村里的产业链条越来越完善,老百姓不出门就可以在村里打工。

“距城三里,#区位优势,三产融合发展,#产业基础,未来还要不断创新,做有特色的乡村振兴。”郑晓东说,三里沟村如今已形成以果蔬种植采摘为主的第一产业,以古槐馒头加工、酸奶厂为主的第二产业,以采摘旅游、民宿餐饮、民俗文化体验、电商、文创等为主的第三产业的“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

古村焕新颜,百姓增福祉。在党支部引领村庄发展的道路上,如今的三里沟村年实现村集体纯收入百余万元,村民获得分红30多万元,村集体保留了70万元的公积金用于持续发展,为正在规划的产业项目注入了动力和活力……三里沟村以多元化的业态,强劲的产业振兴步伐催生出发展的澎湃动能。

YMG全媒体记者 刘晓阳 通讯员 吴延朋 公衍斌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纪春艳

本文来自【烟台日报-大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edu.com/faq/102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