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留电话号码的广告广告推广(需要留电话号码的广告不要验证码)

需要留电话号码的广告广告推广(需要留电话号码的广告不要验证码)

友导读

“想要为大家做点什么”,就是这个简单的念头,让这个在上海工作的友成2014届小鹰,在疫情被封闭期间,用一己努力,通过将写着手机号码的“广告”贴满小区以建立小区微信群,逐渐地,这个没有邻里关系的“老破小”小区,开始变成了互相帮助的有温度的社区。从这个角度来说,她就是社会资本家,因为她的行为创造了社会资本。

她是怎么做的?请看今天的分享!


一些背景

今年3月,上海疫情暴发;4月1日,浦西开始封控管理。

4月3号,我写了十几张有自己手机号和微信号的告示,贴在了小区每一个门栋上,组建了小区微信群。

一开始,居委会并不看好我在做的事,4号那天,居委工作人员跟我讨论了很久,也劝阻了我很久。

4月9日,居委工作人员说:“你这个微信群很重要。”

今天是我们小区封控的第22天,小区微信群里已经有超过280个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其实从来不满足于自己成为一个采买物资的“团长”,事实上,随着团购活动的成熟,我逐渐退出了组织团购的工作。我始终在思考和试验,如何可以更好地将社区凝聚在一起,建立更好的基层自治组织,以及营造更好的社区氛围。

在这个方面,我是第一次,所以认为这项试验“不甚成功”,但我确实从中“受益良多”。

上海的这个四月不甚美丽,而我却幸运地拥有了很多温情。

因此记录下这段宝贵的经历,就像大学时候每次认真写实习笔记一样。

关于我所在的社区

这里应该算是一个“老破小”吧。其实我们不算一个小区,封控在一起两排楼,后面有4栋属于272弄,前面有8栋楼都是沿街房,不属于任何一个小区,另外还有一个326号,因此一共是13栋楼。

“三无小区”

这13栋楼,由一位居委工作人员管理(不清楚他是否还管理了其他小区),除此以外没有物业,没有业委会。由于此前每栋楼的楼组长现在年纪都很大了,连上下楼都费劲,因此实际上这几栋楼也都没有能够发挥作用的楼组长。

在封控期间,虽然上面的要求是“足不出户”,但是实际上大家还是能下楼扔垃圾和遛狗。(我是在足不出户三天之后出门做志愿者,才发现原来有那么多人都在下面!)

毕竟没有物业和业委会,仅凭一位居委工作人员,无法为大家提供正常的生活保障,居委会也没有组织官方的志愿者团队为大家服务。志愿者仅仅是在物资发放和核酸检测的时候作为“工具人”出现,因此小区里对居民生活没有过多限制。

小区里的住户,我非常不严谨地分为三类:

1、独居老人。其中有一些人,子女在上海,定期有人来照顾,但是疫情封控来不了;

2、从小在这里长大的中青年,相对而言比较熟悉本栋楼内的情况;

3、租户,包括像我一样在企业打工的(疫情也可以在家上班,收入不受影响),还有很多在附近理发店、美容店等门店打工的(疫情期间处于半失业状态,几乎无收入),共同特点是平时和邻居没什么交集。

为什么想要把自己的手机号贴在小区里?

一方面是长久以来对社区营造的关注,在心里埋下的种子;另一方面是一直以来感到自己与小区邻里生活割裂、信息不互通的无奈;“导火索”则是一股强烈地“想要为大家做点什么”的念头。

在封控开始前、疫情之初的那段时间,我就感到小区没有邻里微信群带来的不便。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大家想获取信息只能每天早上跑到楼下看门栋上面贴的公告。我和隔壁邻居试图组建小区微信群,但是认识的人太少,失败了。

封控开始后,我感受到身边的人都被焦虑笼罩着,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求助信息。那我的邻居们呢,他们是不是也需要帮助和支持?他们需要哪些支持?我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其实这些问题我都没有答案,我只是觉得,必须先把微信群建起来,把社区里的人联系起来。就像我在微信群建立之初的群公告里写的那样:“建立联系,是互相帮助的第一步”。

我是个行动派。没有微信群,那我来建一个好了。不认识社区里的人,那就想办法认识一下。试试呗,又没有什么损失。

一开始只在自己楼栋门上贴了一张纸,写了很长的一段给邻居们的信。之后发现找上门来的人寥寥无几,要形成一个微信群的场域,或者实现团购的需求,都远远不够。于是我干脆快速简单地写了十几张,每个门栋、垃圾房都贴一下。后来微信群就很顺利地建立起来了。

需要留电话号码的广告广告推广(需要留电话号码的广告不要验证码)

需要留电话号码的广告广告推广(需要留电话号码的广告不要验证码)

微信群建立之后,我做了哪些尝试?

团购和分享,解决必要的生活保障

微信群建立的第一周,头等大事就是解决邻居们的吃饭问题

团购

封控初期团购渠道没现在多,官方渠道起订量大且很难抢到。我们通过群里邻居分享的私人渠道,然后一起组织团购和物资分发,解决了大部分邻居们的蛋、奶、菜供应。

那时候物资太缺了,如果对接人说找到了什么物资,我很多时候甚至不用统计数量,先把货包圆儿,再来跟大家慢慢分发;对于提前统计订单、下单的时候一定要留出余量,因为一定会有人要加单。

印象最深的是4月8号给全社区发了五大箱鸡蛋。那段时间是真的累啊,白天上班,收货和分发都在晚上,回来还要算钱,有好几次在沙发上就睡着了,一觉睡到天亮。

老人

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言地会接触到很多老人,他们不会在微信群内参与团购。看到我在分发物资就来问,我就请他们记下了我的手机号和微信,有需要跟我说,我来帮他们采买。

以物易物

以物易物和分享互助也在同步进行着,牛奶、泡面、鸡蛋、纸巾、香烟……都是邻居们交换和分享的对象。此时的大家,前所未有的无私、和谐。

顺带解决一些小问题

除此以外,微信群还顺带解决了一些困扰大家生活的其他小问题。比如,大家提出来有人不知道垃圾桶开着,把垃圾扔在楼栋门口臭气熏天。我们就一起张贴了“垃圾房开着,不要在这里扔垃圾”的告示,并且有邻居主动清扫了街面的垃圾。

建立楼栋微信群

在团购的过程中,我趁机帮每栋楼建立了楼栋微信群。因为大群里面团购信息居多,且信息量非常大,一不小心就会遗漏消息;另一方面,希望楼栋群能够促进同一个楼栋内的交流和互助,减少不同楼层交叉感染的风险。这个楼栋群在后面的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信息传递和劝导缓解邻居们的焦虑情绪

我发现,不管在任何工作场景下,信息透明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件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身处事件中心的人,如果不能及时获取有效信息,就会产生不确定感和焦虑情况。

而之所以被忽略,可能是因为掌握信息的人觉得同步信息不重要,可能是太忙就把这部分“不重要”的工作舍弃了,可能是一种傲慢觉得他们“不应该”知道更多,也可能只是没有信息传递的渠道。

微信群建好之后,群里不时会有对居委和防疫工作的疑问,也有自身问题不知如何解决的烦躁。我做了三件事:

1对于自己在做社区志愿者过程中,从居委获得的确定消息,及时在微信群内同步

但其实我的信息并不多,因为居委工作人员不可能对我特殊对待,给我额外的信息,所以跟大家明确和反复强调我的立场,让大家不要对我有过高的期待,很重要。

2针对大家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大家联系居委(通过微信或者打居委会办公室电话

同样的,很多时候并不是居委不给大家解决问题,而是居委的人实在太忙了,很难联系上,大家一次两次联系不上,就会失去耐心。

现在我来做这个中间人,第一我有耐心,可以不停地打电话直到打通为止。第二我拥有对居民和居委两端的共情和理解,因此比邻居们更知道怎么高效沟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避免无效沟通。

3针对对防疫工作的不满,尽力劝导和平复大家的情绪

需要留电话号码的广告广告推广(需要留电话号码的广告不要验证码)

建立志愿者工作机制,提高小区防疫工作效率

第一周最艰难的时刻渡过之后,我逐渐退出了“团长”的角色。

社工的理念是希望能够“助人自助”,既然现在团购渠道增多,大家可以自己团购,那么我不会一直做大家的“奶妈”。

我开始思考,能再做点什么,减轻居委工作人员的负担,也提高小区防疫工作的效率?

此时我自己感受到、以及从居民处收集到的问题主要有:

1每次核酸,都要志愿者一户一户人家敲门喊。大家没有提前准备,接到通知下楼要磨蹭很久,于是做核酸的时间被拉得很长。

2团购渠道极大丰富,大家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随之而来的,是通过团购传播病毒的风险增加。前面说过,我们没有统一的志愿者团队对团购进行管理,任由居民自发组织

3随着封控时间延长,居民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就医、购药),这些问题不可能只凭我一个人与居委沟通解决。

恰在此时,公司帮对接了一批捐赠的防护服,可以用于我们社区志愿者的自我防护,这批物资,让我有了动员小区志愿者的底气。

4月12日,我发起了一个倡议,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社区防疫工作中来,并邀请大家共同讨论如何改善小区的防疫工作。我们在当天晚上八点,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进行了讨论。

需要留电话号码的广告广告推广(需要留电话号码的广告不要验证码)

讨论的结果,不算非常理想(我还是第一次组织这种讨论)。但值得肯定的是一个“几乎”覆盖所有楼栋的志愿者团队组建起来了(还是有两三个楼栋,始终找不到愿意站出来的志愿者)

于是我把每个楼栋群管理员的身份转让给楼栋志愿者,我们建立了一个“居委-社区志愿者-楼栋志愿者”的信息沟通机制,在集体核酸检测、物资分发以及居民有问题要反馈居委的时候,都能发挥作用。

针对大家关注的团购问题,我们在讨论中就统一管理未能达成一致。主要也因为我们没有获得来自居委的授权或居民的支持,要求“管理”大家的团购,不名正言顺。最终我们决定以“团购指南”的方式,给大家建议,提醒大家做好消杀和防护。

其实从我个人的角度,我并不同意“非必要不团购”。如果政府确实有这种要求,为什么不禁止市场上正在销售的可乐、冰激凌、蛋糕?

一面为这些东西的销售打开绿灯,一面又让大家非必要不团购。一面是不明朗、看不到希望的防疫政策,一面要求所有人控制欲望。

被困在这里的老百姓们,他们什么都没有做错,凭什么就要莫名其妙地过节衣缩食、吃糠咽菜的生活?他们已经牺牲了自己的生活,牺牲了工作、收入,现在还要他们牺牲他们的口腹之欲。我不知道道理何在。

我可以自己节制,但我无法这样要求其他人。

也许我可以用“星火”点亮社区的爱

某天,在另外的社群中看到有人说“现在还有哪个微信群没吵过架的吗”。我认真回想了一下,我们微信群应该是没有吵过架的,偶尔的抱怨和质疑是有的,但是氛围总体上都非常好。

之所以能有这个状态,最关键的因素当然是我们社区的疫情并不是非常严重,街道也没有出一些奇怪的防疫政策比如贴封条、锁楼门之类。物资虽然发得少,但总归品质是有保障的,居委工作人员尽管捉襟见肘,但总算勤勉尽责,非常努力。

除此以外……我有做对一点点事吗?比如……

对我自己来说,确保自己在做事的时候没有任何私心,帮大家团购的时候不谋取任何私利,确保我们的微信群从根上是正的。

我认为团长在组织团购中收取一定人工费是可以被接受的,团购确实很辛苦。但是我自己绝对不能做这件事,算不清楚的事情宁可自己亏钱,也决不给留下任何可能被指摘的把柄。

我自己,首先不会跟任何人发脾气或者起争执。

我理解人性之复杂,所以我可以接纳邻居们做的任何事——不管是去投诉我不让我搞团购,还是抱怨我没有满足大家的需求,抑或其他邻里之间的小的争执。我的态度都是:我会去理解和体谅大家做的所有的事,我不会指责谁,而是在现状下尽力解决问题,并尽力平衡、协调和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比如小区内有个阳性密接,不能出门,其他邻居好心帮忙带东西,他却在被询问时隐瞒了自己是密接的事实。好心的邻居非常伤心和愤怒,找我说这件事。我要去指责那位密接的邻居吗?我无法指责他,我会告诉他这样做是错的,但是我理解他的难处,还要帮他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我也要安抚被伤害的邻居的情绪。

真心实意地为大家服务,关心大家的需求,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并且真诚地希望小区越来越好。

相信我的邻居们都感受到了我的真诚和善意,因此大家从不会为难我,相反当我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帮我。如果有什么事情没有人主动跳出来,我随便点几个合适的邻居,大家也不会拒绝我。“助人者,人恒助之”,大概就是这样。

有人说“群主虽是一个租户,却视我们小区为自己家,我们长居于此,更该小区是我家,维护靠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在建群之初和建群后的一段时间,不断地倡导大家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靠要以及互相帮助,并呼吁大家关注身边的老人。

我会推着身边的人一起变成一个给他人支持的人,让邻居下去帮我拿东西,也要嘱咐他看看团长有没有什么要帮忙的。

需要留电话号码的广告广告推广(需要留电话号码的广告不要验证码)

需要留电话号码的广告广告推广(需要留电话号码的广告不要验证码)

需要留电话号码的广告广告推广(需要留电话号码的广告不要验证码)

我的感受

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我有很多幸福和有成就感的时刻:

  • 第一周接到很多邻居们的电话,有抗原自测阳性但是没被转运不知道如何处理的;有想要买各种东西的老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我感到幸福。
  • 小区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动站出来为大家服务,大家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让人感到幸福。

……

但是也有很多挫败的时候:

  • 对我来说“艰难”迈出的一步(组建微信群),在其他的案例中大家似乎很容易就做到了。
  • 我似乎不够强势和有推动力,所以最终也没有说服居委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志愿者队伍来更好地为小区服务,只能松散地做一些信息传递的工作。

这些事实常常让我觉得自己无用。

这段时间的温情时刻

  • 卖手办的邻居小哥,起初因为我在下面乱跑“增加感染风险”骂了我一顿删掉了我的微信。后来我“恬不知耻”地敲门给他送水果,我们俩和好如初。小哥硬塞给我一堆口罩和一块舒肤佳,还送了我一个美少女战士的手办(因为我的头像就是美少女战士)!现在他家的漂亮萨摩耶,我可以随便撸啦哈哈哈。
  • 上班没时间开火,把菜都分给邻居们了。邻居们听说之后都来关心我怎么吃饭,住我左边和右边的小哥都给我送过饭,一楼大姐还特意做好饭给我送上来,连对门80多岁的爷叔,都问我有没有东西吃。
  • 每一层楼的邻居我都认识,走在路上会打招呼。一起做志愿者的朋友,见面了会开开玩笑。这个楼栋突然就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灯光幽暗的老破小了,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家。
  • 隔壁弟弟因为疫情在家没有收入,出去做跑腿小哥了。跑腿小哥出去了就不能回家,还有感染风险。我心疼极了,给了他一堆酒精和N95口罩。看着他们啊,就跟自己弟弟一样。
  • 社区有个小哥,微信名叫“一颗青菜”人。小哥出去做跑腿,起初为了给老婆配药,朋友圈也偶尔秀秀跟老婆的恩爱;出去后给小区邻居搞各种物资,跑腿费非常良心,从不乱开价;还经常算错秤倒贴钱,把十几斤葡萄当成五斤卖给邻居,还好邻居及时发现避免了“冤种小哥”的损失。某天有人在群里质疑小哥,小哥就晒了下身份证,发现那天正好是小哥的生日,于是群里一片祝福声。我还发现,小哥只比我小几天。
  • 认识了很多社区里的老人,给他们买东西,他们总是给我现金,于是我有了很多很多现金……很久没有见过这么多现金了……
  • 跟妈妈打电话,说我把好多东西都分给邻居了。妈妈没有担心我自己不够吃,而是说“是啊,都不容易,就得互相帮助一下”。我就知道我这种心慈手软的性格是遗传我妈。

其实我本来没觉得自己做了什么。贴几张写有自己手机号的告示,建一个微信群,帮大家团购,看起来都是没什么难度的工作。我肯定不是社区里最有渠道、最有能力的,把这个微信群组建起来,就是我能做的最好的事了。在这之后,邻居们自己就会碰撞出更精彩的故事。

之所以把这个事情写出来,除了它对我意义重大之外,还因为最近看了很多类似的社区组织的故事、上周还旁听了大鱼营造组织的一个线上“抗疫行动者TALK”,发觉不同类型的社区,志愿者组织的模式各有特色。很多在其他社区运作良好的机制,换一个地方未必行得通。这也是“社区营造”有意思的地方。那么我也为这段时间的社区抗疫,贡献一个我的样本吧。

前两天,小鹰计划发布了新一年的学员招募帖,里面说“不必等候炬火,你就是炬火”。(原文:

2022年友成小鹰计划招募开启,等你加入!)

跟大家比起来,我有点胸无大志了。我没有力量改变世界,也成不了火炬。我就做一点点星火吧,做我最擅长的事:爱每一个具体的人。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需要留电话号码的广告广告推广(需要留电话号码的广告不要验证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edu.com/faq/68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