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牌传说结局坑爹(斗牌传说结局什么意思)

你考试作过弊吗?

人为什么会作弊?

一、游戏实验。

以色列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实验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人们会作弊。他们设置了一个由上下半场组成的二人游戏:

上半场:猜谜游戏,看谁能猜出电脑屏幕上会出现什么图像。

下半场:一个玩家掷一对色子,并告诉另一个玩家掷得的点数之和。点数越高,掷色子的玩家赢得钱越多。

玩家先玩上半场,再玩下半场。根据规则来看,上半场很难作弊,因为双方都知道答案;下半场很好作弊,因为扔色子的人可以报出任意数字。如果玩家上半场输了,他将获得下半场扔色子的机会。正常来说,玩家扔色子的点数是随机的,只要样本足够大,两个色子扔出的平均点数应该在6-8点左右,前提是玩家说实话。

二、实验结果。

实验出现了十分有趣的结果:上半场的失败者在下半场平均得到7点,与随机概率一致;上半场的获胜者在下半场中报告的平均点数接近9。

也就是说,上半场输了的人,下半场还是公平公正地比赛。但是,上半场赢了的人为了继续赢,会选择作弊。为了验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在实验的下一阶段,研究人员改变了实验内容,将上半场的比赛改成抽奖,然后让赢家在下半场扔色子。新的实验也得到了相反的结果:上半场的赢家在下半场会故意报低自己的点数,与对手分享奖励。

斗牌传说结局坑爹(斗牌传说结局什么意思)

三、实验结论。

实验二通过将带来“竞技”性质的比赛,调整为“运气”性质的抽奖,改变了两位玩家的对比关系。由于天上掉了个馅饼,我有他却没有,这不公平。中奖的玩家出现了“内疚感”,出于“内疚感”赢家选择在第二局作弊弥补对方。

实验一则相反,“竞技”性质的比赛会产生多巴胺当多巴胺被激发时,它会越过道德、良心的边界,哪怕作弊,我也要赢,至于作弊带来的内疚感则会被压制。这种情绪经常被称之为“上头”,它能激励人们做出不懈的努力,哪怕不可避免地要使用欺骗甚至暴力手段。

多巴胺激增的感觉确实不错,但它具有一种自我强化的作用。与当下愉悦感的不同,多巴胺是一种不满的激增,即胜利引发的多巴胺激增会使我们想要更多。

四、关于胜利。

仅仅赢一次是不够的。

仅仅赢两次是不够的。

赢了一辈子还是不够。

胜利永远不嫌多。

斗牌传说结局坑爹(斗牌传说结局什么意思)

因为对多巴胺来说,不存在“足够”这一概念。这就是为什么小白鼠会不断触碰电极以获得快感直到死亡。之前看了一个《斗牌传说》的视频,日本麻将分为:筑根、心转手、上层、鬼神四层境界。主角赤木茂是全日本唯一的一位鬼神境界的牌手,却在得了阿兹海默症综合征后选择了自杀。

很多高手不理解,纷纷劝他继续活下去,其中一个高手来找他谈话。赤木拿出十八张麻将牌说:我已经连怎么胡牌都忘记了,但我可以再和你赌一局,这里面一到九筒各有两张,如果你能连续翻出两张一筒,就算你赢,我就不去死。那位高手开始计算概率:第一张翻出一筒的概率是九分之一,第二张也翻出一筒的概率是十七分之一……于是赤木哈哈大笑:我就知道你会算概率,我早就把其中一张一筒换掉了,你永远都不可能赢。老年痴呆的赤木,即便分不清该如何胡牌了,却还在坚持:哪怕痴呆,哪怕作弊,也要赢下去。

虽然《斗牌传说》是虚构的故事,但是我也能理解赤木茂为什么要死:如果不能继续赢,那我宁愿去死;我选择去死,只是为了不输。胜利永远不嫌多,对多巴胺来说没有什么是够的。对一生从未有过败绩的赤木来说,赢了一辈子,却还是不够。终点线是不存在的,永远也不会有。

五、关于失败。

胜利就像毒品一样,会让人上瘾。那么失败呢?胜利者为了继续胜利会选择作弊,就像通过作弊得到高分的学生会一直作弊一样。胜利者作弊的原因和吸毒者吸毒的原因很相似,他们都会产生“兴奋”的感觉。和吸毒者一样,戒毒的过程是很糟糕的,唯一能压制这糟糕感觉的只能是——更多的毒品、更多的胜利、更多的成功。但是,真正的、可持续的成功绝不是来自于欺骗。

在追求胜利的路上,作弊是一种强大的诱惑,有时会压到良心和道德。但是,它无法长期有效。当我们对“作弊”产生依赖时,戒除“作弊”会像戒烟和戒毒一样痛苦。

斗牌传说结局坑爹(斗牌传说结局什么意思)

六、小结。

①胜利引发的多巴胺激增,会使我们想要更多胜利。

②当多巴胺被激发时,它会越过道德、良心的边界。哪怕作弊,我也要赢,至于作弊带来的内疚感则会被压制。

③胜利者作弊的原因和吸毒者吸毒的原因很相似,他们都会产生“兴奋”的感觉。要戒除它们,则会像戒毒一样痛苦。所以,别作弊。

祝大家生活愉快。

欢迎关注公众号“99Degree”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edu.com/faq/37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