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京东是做什么的,京东刘强东是什么地方人?

沃尔玛的老板曾是世界首富,现在也在前列,同样是零售业的巨头,苏宁为何溃败得如此迅速。

刘强东京东是做什么的,京东刘强东是什么地方人?

苏宁倒下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跟上时代转型的步伐,被抛弃的不留一丝情面。

先捋一捋苏宁怎么起家的,90年代初南京的江苏路宁海路交叉口成立了一个约300的小门店。就以两个路口的名字为名:“苏宁五金交化电器店”。主营业务就是卖空调,当时的南京电器行业基本就是以8家本土的国营店垄断的。苏宁刚开始也是艰难谋生,后来的总裁那个时候还忙着骑自行车去装空调 。90年代初的南京空调还是个稀罕物,价格高的惊人,利润也非常丰厚,但是民间购买量总体不大。苏宁不知通过什么渠道获得了大量的政府订单,主要就是给南京各级政府、学校安装空调调,背后的磅礴伟力实在令人羡慕。

苏宁的急速发展很快就受到本土8大商场的联合阻击,但通过各种渠道在夹缝中幸存了下来。在那个商业想象力匮乏的年代,苏宁别出心裁反季节订货,低价储存了大量的空调,旺季加价销售出去,很快就赚的盆满钵满。 时间很快就来到世纪之初,伴随经济发展,各家各户都逐渐对空调有了需求。各个家电商场跑马圈地,苏宁也乘势崛起。 苏宁销售的火爆也暴露很多的问题—前后端销售不平的情况。 销售的前端不断的签单卖产品,回头一看仓库里压根没货,所以那个阶段大家夏天买个空调要等个半个月以上才能安装,等安装的时候夏天最热的时候都过去了。苏宁决定找软件公司开发一套系统,花了很多的钱理顺了关系,开发出了控制系统软件。在当时粗放的管理时代,这已算是比较先进的管理方法了。搞笑的是:当时的苏宁完全没有意识什么叫做保密条款,据说这个软件被软件公司又低价卖给了其它家电企业。本来以为自己能领先一把,却发现自己也在给别人做嫁衣,打肿脸充胖子的宣布自己自己提升了行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公允的说当时的苏宁是比较超前的,当时的苏宁已经有了利用计算机来加强管理的意识。对比大中、五星、国美等家电零售企业。它已经具有了一丝互联网的基因,毕竟那个时候是世纪之交啊。据说当时苏宁找了IBM的人来策划,IBM给出的结论就是:要发展线上业务。 可回头一看,根本就不具备条件,当时的有多少人家里有电脑的?大家还窝在网吧里呢。中间付款怎么办?如何配货?又有多少人会拿着巨额的资金网上买大件家电?何况对手们都在各大城市跑马圈地,此时分出精力搞这个不知能不能成功的线上销售纯属脑袋有问题。 所以说阿里是一家很伟大的公司,尽管现在有些非议,但是不能抹杀它的贡献。

苏宁在2000年-2010年算是顺风顺水,借着家电需求井喷的东风自己赚的盆满钵满。2005年成立了苏宁置业,这个公司不是上市公司的板块,属于张近东个人的全资公司。成立这个公司的逻辑倒也是很简单:租那么多门面要花钱,何不承趁自己有钱建商场?苏宁置业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苏宁电器做配套的,后来地产的崛起绝是个意外,当时苏宁自己也不晓得后来地产会如此红火。

这个时候的苏宁是一家如日中天的红顶企业,市场、政策的红利不断。张近东本人当上了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光说苏宁占了政府的便宜也不公道,实际苏宁替南京出的力也不少。 比如:当时南京招商引资、青奥等原因,想在南京搞个高尔夫球场,提升一下城市档次。但政府不想出钱,就找到苏宁给了它一块地然他负责建高尔夫球场和酒店。这块坑爹的地长4.5公里,宽才200多米生生的夹在紫金山和绕城高速之间,当时的仙林大学城还基本是茫茫无际的大农田,这块地的情况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但苏宁花了大价钱建好了高尔夫球场,为了补偿高尔夫日常亏损,当时政府允许建一些独栋别墅用来销售。伴随南京城市建设,这块地现在成为南京城数一数二的高端别墅区,毕竟不能葬在紫金山,活在紫金山边也实属人生赢家了。靠着这块地,苏宁大大的赚了一笔,真是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福。 但凡大型企业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政府支持,没有政府支持的企业不可能做大的,苏宁为南京提供税收、就业,临时的提款机、偶尔的冤大头也享受着各种支持,这段时间的苏宁总体上算的是顺风顺水。

苏宁的高光时刻是08年-11年,很直接的原因就是国美的黄光裕进去了,原来的老二突然成了老大,盈利大增。很多时候做企业和做人一样,自己苟着不犯 ,坐凳着对手犯错也是一种竞争手段,毕竟有时候越折腾败的越快。 其次国家推行家电下乡,这就直接利好的家电零售企业,实在是如虎添翼。第三,国家推行四万亿大放水、各地银行主动要求大家贷款,苏宁作为南京的标杆企业也硬生生的贷了,其实这个时候的苏宁是不缺钱的,活生生的贷了这么多的钱咋整?来把大的,建城市地标,南京苏宁广场、徐州苏宁广场、;连云港苏宁广场镇江苏宁广场无锡苏宁广场等等超高层都是这个时间断的产物。

这个时候的苏宁是志得意满的,放眼全国,家电零售行业舍我其谁?哪个家电制造商不看苏宁脸色?包括韩国的三星、LG、日本的索尼等等。苏宁开个年会大大小小都要来捧场,谁也不敢不听(除了倔强的董明珠,两人在电话里对骂过,所以苏宁卖场里很长时间没有格力的产品)。当时的苏宁零售行业全国第一,政商关系顺的一塌糊涂,企业的展厅里康师傅等人的合影更加比比皆是。任何人来访都要心里面都要高呼一声:牛逼。 这个时候的苏宁以为自己可以一直这样风光下去,但是一个北方的天空已经飘来一朵乌云:它叫京东

这个时候的京东还没资格成为苏宁对手,毕竟那时候的京东气候未成,年年都亏损的京东说不定随时就可能挂了,哪里需要家电一哥苏宁来费神。殊不知这个时候已经是苏宁最高光的时刻了,很快就要急速下坠了。

苏宁的危机实际始于是2012年11月,这个月十八大召开,这是苏宁命运的分水岭。往年在展厅里的合影及不可明说成了最大的隐忧,就像在苏宁心中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会斩下。随后的几年苏宁都生活在战战兢兢中,成也萧何败萧何,时也命也。直到2015年的某天,老大的车队从园区走过,当时的张近东已经带领全体员工西装笔挺的在小雨中站了很久,,当老大的车窗摇下,挥一挥手的时候,提了几年心中石头终于落了地,当时的张近东的内心一定激动的无以复加,不知道有没有心中叩拜了满天神佛。和此相比,其余都是小事。

2015年后缓过神来的苏宁发现京东已成了气候,但是苏宁是不相信自己失败的,平京战役打响,那个京就是京东的京,苏宁LOGO换成狮子,京东的LOGO是只狗,狮子总能咬过狗吧? “老板若是真的强,头条何须老板娘”之类的酸化不知道说了多少。苏宁的攻势花了血本的,各种折扣层出不清,然并卵,一毛钱作用也没有。 此时的苏宁已经不是初创时期的苏宁了,内部各种派系横生,内耗严重无比,当初创业锐意进取的管理层已经僵化了,传到到终端门店真是一言难尽。

这个时候苏宁推出线上线下同价,但这里有个巨大的BUG,两千多家门店的人员工资、房租等等是巨大的成本,按照线上价格卖,门店亏损。按照门店卖,那线上的价格就高的离谱,更加要命的是,对手价格就像一个锚死死的压在那里,根本就提不了价。一提价顾客全跑京东去了,一降价门店就亏损。利润越压越薄,一台空调就微薄的二三百块利润,顾客还嫌贵。没有利润各种售后服务就跟不上,线上销售的的利润能覆盖掉程序员的薪水就不错了。没有利润物流仓储能力就弱。这种物流拉胯、售后差劲的事情层出不穷。更加要命的是京东找了腾讯做外援,压根不差钱,这还怎么玩?

正面拼实在拼不过,毕竟和轻装上战的京东比,苏宁确实包袱有些沉重。正面战场不行那就大搞财技,股票市场各种利好消息不断,就像强心剂一针又一针,搞得股票价格也跟个心电图一般上上下下。这样搞半天效果也不大,苏宁大腿一拍,引外援。于是2015年阿里投资约283亿占股19.99%成为苏宁第二大股东;苏宁以140亿元人民币成了阿里占比1.09%的小跟班。 投资阿里成了苏宁近年来最成功的经营成果。苏宁后几年靠出手阿里股票赚了一百多个亿,凡是缺钱就卖阿里股票,凡是年报不好看就卖阿里股票就这样吃大户吃了好几年。

家电不好搞,苏宁也想过经营其它项目,PPTV、满座网、入股努比亚手机、保险、体检,几十亿亿买的天天快递等等,能想到的基本都插一脚,后来又花几十亿收购家乐福万达百货、江苏足球队、国际米兰等等。标标准准的接盘侠和白衣骑士。但凡苏宁接手的几乎都是别人玩的不要的半老徐娘,花大价钱娶进门还要给它们养老送终,连个崽儿也没留下。

最最坑爹的是两个:一个是苏宁小店,看着马云搞个马云的河马生鲜他要搞个苏鲜生,看着马云搞个无人小店,苏宁在全国开了几万家苏宁小店,苏宁小店就一个要求:快。要最快速度占领全国的零售小店,名言就是:先射箭后瞄准。别人家盘个店面10万块,我出20万。什么供应链、管理啥也没有,审批流倒是长的很,过节打个折,等批下来节否过了。欠供应商的钱一大堆,倒是负责选址开店的管理层肥的流油……但凡谁要提出反对意见,张老板就要下他的课,给北京区域苏宁小店负责团队直接重金奖励、特斯拉直接送。 一年后的苏宁小店是亏得找不到北,谁在他面前提“苏宁小店”四字就要面对雷霆之怒……这波操作真是666

第二个坑是恒大的坑,本质上是张近东在阿里股票上赚了钱,觉得干这个比做实业来钱快。当时一百多亿是借恒大的,恒大当时筹备上市,在当时地产红火的额时候,恒大的产值全国前列,储备用地更加是令人咂舌,没有理由不上市的。借给恒大不是可以赚一大笔利息?这个钱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苏宁发行的理财产品,苏宁自己没拿多少钱出来。结果恒大想借着深深房上市的计划受挫,前期欠下的债直接不还了,恒大往地上一趟可坑苦了苏宁,他要还理财募集来的钱。

什么是勇士?这就是,什么是活佛?这就是。 佛祖有没有割肉喂鹰,我不知道。苏宁肯定抽自己血带利息的喂恒大了。恒大的坑爹还不知如此,前面两家关系不错,还合伙搞地产开发了,比如河西的地标,结果恒大凭一纸协议拿着苏宁的地去银行贷了款,这下苏宁想开发也开发不了,现在还成了个大鱼塘……

这连个坑和其它的坑不同,其它或多或少还能继续找人接盘,或者坑没这么大。只有这俩实在是要深深的割在自己身上了。

2021年是苏宁成立的30年,它绝没想过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来度过自己的30岁生日。目前看来很难有起死回生的机会了,能够苟延残喘的活下去已是最大的幸运。能慢慢把欠下的债务还掉已是最大的体面。终究这个企业是一家传统的零售企业,一个脱胎于90年代传统政商红顶企业,一个充满人身依附的僵化企业。政府的扶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使得它也曾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他的落寞也是因为没有跟上时代的转型,愿它能有一天能够找回创业时候的那股劲……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edu.com/faq/288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