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地摊能挣到钱吗(摆地摊真的很赚钱吗)

大家好,今天想对摆摊这个热门话题泼一盆冷水,自从摆摊经济得到了国务院的提倡和支持之后,摆摊似乎就成为了一件时髦又浪漫的事情。根据百度指数、微信指数的统计,摆摊的搜索热度在六月份之后相比平均值暴涨了超过90倍,相当于一个顶楼的关键词。很多媒体更是用人间烟火气来描述摆摊的未来,那画面太美我都不敢看了。

也有很多宣传摆摊可以月入过万的内容被疯狂转发,我就觉得很搞笑,要是真的挣钱这么容易,我还干嘛在这苦逼兮兮的做自媒体呢?事实上,这些天来谈摆摊谈得最多的是哪些人?是段子手和自媒体在那儿尬吹,是有些企业的老板去支个小摊,然后摆拍搞话题营销,甚至是一家面包车的生产商拉了一波自己的骨架,除了这些蹭流量的,你看到的那些真正需要通过摆摊解决生活问题的人的声音吗?

当然,你要说我这个文章好像也是在蹭热点。我认了,我的意思是宽容乃至鼓励摆摊这种行为的主张,本意是为了照顾那些因为疫情或者经济原因陷入困难的低收入人群,让他们可以多一条低成本谋生的路径,而不是说你一个朝九晚五的程序员,觉得工作没乐趣,所以下班呢,也去摆个摊,贴个膜什么的,方便自己挣点外快。这就非常南辕北辙了,跟穷人抢饭吃还要脸吗?

那份公开的数据我们都知道了,中国可能要超过6亿人,月收入不超过1000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他们平均一天能够承担的支出只有30块钱出头。处于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一个庞大群体,基本上也没有风险抵抗能力,工作一旦受到影响,全家都要喝西北风了。之所以这个数据让很多人不敢相信,是因为能够掌握网络话语权的和我们一起交换看法的人,绝大多数都不属于这6亿人之一,大家一看,身边都不是这样的人啊。

所以就很容易得出一个主观上的判断,认为那些自己看不到的人就是不存在的,如果不是过于敏感的话,就应该能够理解中国还有。好几亿的穷人和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创造的奇迹是并不冲突的两码事,只是怎么看待他们的角度非常重要。资本制度的捍卫者巴菲特就说过,现在一个普通人享受到的生活水平,包括交通、娱乐、通讯或是医疗服务,都比洛克菲勒所能获得的更好。无论洛克菲勒有多么有钱,他都买不到电脑或手机。所以这就是增长的好处,它让每一个新出生的孩子都比以前出生的孩子拥有更为靠前的起跑线。所有人都在变得更有钱,只是有些人会不可避免比别人更有钱罢了。这是问题,但不是矛盾。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就不赞同这么自我麻痹了。这位老哥写过一本21世纪资本论,从名字来说就是在向马克思他老人家致敬。皮凯蒂在统计了100年来发达国家收入分配的变化之后发现,资本回报率平均是5%,而生产回报率平均是2%,也就是说,依靠资本挣钱的人只要14年就可以让财富翻倍,而依靠劳动挣钱的人却需要花上35年才能达到同样的翻一番水准。这种差距不断扩大下去,只会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会撕裂。

这就好比说大家都是在赶一辆公共汽车,提前上车的人会发现自己不用那么费力了,也可以拥有很快的前进速度,而那些没能上车的人只能追在汽车后面苦苦奔跑,累死累活不说,还被车上的人越甩越远。所以,巴菲特和皮凯蒂其实都支持要对财富进行再分配的决策。只不过具体怎么个分配法,不同阶层的声音差异巨大。

摆地摊能挣到钱吗(摆地摊真的很赚钱吗)

那么这个背景和摆摊又有什么关系呢?摆摊其实就是财富再分配的一种起步方式。你们想象一下,对于普通人来说,摆摊的吸引力究竟在哪里?其实就在于他所拥有的两种隐形特权,免租还有免税。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这样的生意从来都不属于商业地产的管辖范围,作为游商的经营特点,摆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瓜分闹市区的人流红利,却不需要负担店面租金。你要知道,这项成本通常能够占到营业额的20%左右,把它摘出去之后,减负效应是非常显著的,甚至可以说是支持摆摊这件事情的核心要素。

2010年的时候,江西省戈阳县曾经搞过城管拍卖人行道摊位的事情,当时的新闻说,有很多商贩为了获得合法经营的权利,尝试着交了摊位费,然后很快就算账,发现就会入不敷出,难以持续经营。因为地摊本来就不像正常商铺那样可以享受商业地产带来的稳定流量和服务设施,如果还要上交租金,那就没法做下去了。至于免税就更容易理解了,摆摊的收入是不上税的,这相当于政府对低收入群体做出了财政补贴,是一个充满人性化的举措。很长时间以来,经济学家都在讨论怎样的补贴政策是最有效的,或者说解决纯粹的福利制度本质上是在奖励懒人的问题。

一个比较普遍的共识在于,你的补贴一定要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之上,比如美国的ITC,就是鼓励人们无论如何都要做着一份工作,然后针对那些工作所得偏低的人群进行退税,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笔提高最低工资那些做法要好很多。你要说鼓励摆摊是不是对那些老老实实开店上税的人不公平?当然是啊,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要控制摆摊惠及的对象是受到生活所迫,要抓住这根救命稻草挣口饭吃的家庭,而不是觉得摆摊很好玩很新奇,所以要去尝试一下的人。

这件事情本来也不应该被这么娱乐化,包括人间烟火气的描述,我觉得也是消费者视角的一种表达的。什么叫做消费者视角呢?就是你叫一份外卖,十分钟就送到了,价格也很便宜,于是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这小日子过得真的是滋润。

这就是消费者的视角,你看不到的是,为了支撑你这样的廉价消费,整个外卖的配送系统也被压榨到了极致,是外卖小哥拿着微薄的薪水,骑着电动车火急火燎的掐着秒表把东西送到你的家门口,你越是觉得划算,他们就越是辛苦,你远远地望过去,一片灯火繁华,感到说这人间烟火真是漂亮,可是你又怎么会看到灯火里面打湿背心的汗水在胳膊上叮咬的蚊虫。人间烟火的背后是风餐露宿,自主事业的背后是自负盈亏,地摊经济的背后是生活艰辛。不要用那些宏大或者精巧的词语去过度的扭曲这项照顾穷苦群体的政策,更不负责任的怂恿说这是一次发家致富的机会,把养家糊口的生计吹嘘成百年一遇的风口。

我在大学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份调研武汉夜市生意的报告,那个时候的武汉市井气氛还是很浓的,宵夜去吉庆街,进货去汉正街,小摊小贩遍布全市。在收集了大概1000多份样本之后,得到的大概数据是这样的,夜市的摆摊者平均每天出单六个小时,如果遇到下雨就剩下75%的摆摊者都在摆,一天至少打着一份工,摆摊的平均月收入不到1500块钱。

让人比较意外的是,拉低这个平均值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亏损,就是有人摆摊摆了一个月,算下来的账会是亏的,因为总会有商品滞销的情况出现,而摆摊是完全没有供应链服务可以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的。

现代商业的供应链其实是很发达的,这些个案例是说一个主播搞事情,去连锁便利店里偷偷拍摄过期商品,因为在他以及很多人的认知里,商家为了牟利会有动机留着过期商品不销毁,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的,因为大多数供应商会过期商品进行回收,其损失不。由便利店来承担,或者说出现过期商品本身就是库存管理的失败,便利店的盘点系统会做出调整,优化出以销定量的计划,这一切软硬件基础设施的优越性都是摆摊无法享受到的,所以变相的也就增加了摆摊的经营风险。

摆地摊能挣到钱吗(摆地摊真的很赚钱吗)

所以我才会对鼓吹摆摊可以发财的声音感到可笑,怎么能光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打?纵使他是免租免税的小本经营,但也不是毫无风险的,尤其是在脱离现代商业体系之外,摆摊的经济效益肯定是最低的那种,否则大家还开什么店呢?都去摆摊算了。

归根结底,摆摊是一个救急不救穷的选择,他是为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准备了一条后路,而不是千载难逢的挣钱机会,因为有了这条后路,他们才可以度过如此艰难的时期,然后对明天有所期待。所谓的报复性消费也可以从点滴开始做起,我们可以祝愿那些摆摊的人都能解决各自的燃眉之急,同时也祝愿他们可以早日结束摆摊的日子,过上更好的生活。

想要观赏人间烟火气的方式有很多,真的没必要死磕在这件事情上面。生意很难做的。好了,今天讲就到这里,如果对我的文章有任何意见或者建议,也欢迎你在评论里说出来,随时接受编导教育。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edu.com/faq/217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