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探春的主要情节(贾探春的性格特点及事件)

大家好,我是滚滚君。

之前讲过一期探春赵姨娘的“舅舅之战”,相信大家都对赵姨娘的战斗力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期我们就来看看赵姨娘发起的另一起著名battle——战群官。

贾探春的主要情节(贾探春的性格特点及事件)

观前提醒:篇幅所限删掉了一些人物、细节,欢迎在弹幕或评论区补充讨论。本系列请大家当做“原文朗读+个人胡说八道”就好,谢谢啦~

蔷薇硝:友谊天长地久

第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玫瑰露引来茯苓霜》

好戏开始前,我们先看看战前的大背景和导火索。

话说,宫里有位老太妃薨了,宁荣二府这些有诰命的夫人、奶奶,每日都须入朝随祭。

同时,贾府原来为了元妃省亲,还养了一个小戏班,现在也要解散了。小戏子中有些不愿意走、自愿留下来的,就被分到了各主子房里做丫鬟:

文官——贾母

芳官——宝玉

蕊官——宝钗

藕官——黛玉

葵官——湘云

豆官——宝琴

艾官——探春

茄官——尤氏

因为她们需要学规矩,又不懂针线活儿,众人对她们也颇多照顾。但这些小戏子原本——

或心性高傲,或倚势凌下,或拣衣挑食,或口角锋芒,大概不安分守己者多,因此众婆子含怨,只是口中不敢与他们分争。

说白了就是她们普遍事儿多,惹得府里的婆子们对她们积怨不少,只是一时不敢发作,怀恨在心,由此引出了不少事故。

且说这一日,宝钗屋里的蕊官,托人给宝玉房里的芳官送了一包蔷薇硝——这蔷薇硝是用来治疗春癣的,春癣是一种春季常发,多见于儿童、青少年的皮肤炎症。

蕊官托人把蔷薇硝送给芳官的时候,还被人笑了:芳官在宝玉房里,难道还怕没有蔷薇硝?还用得着你特意给她送一包呀?

蕊官回答:“他是他的,我送的是我的。”

我知道她有这个,但我送她的这个,不一样。在我心里不一样,我相信在她心里也不一样。

待到芳官收到这蔷薇硝的时候,正赶上贾环也在怡红院——为什么他能在上学时间来怡红院?因为贾政王夫人都不在家,他这几天都装病逃学呢。

他看见这东西新奇,又闻着香,就跟哥哥宝玉说,要拿一半走,宝玉也只好同意了。

这时候有意思的就来了,前面蕊官明知道芳官有蔷薇硝,还要把自己的送给她,是因为小姐妹之间的情谊;这里芳官也非常珍惜这份情谊,所以不愿意把蕊官的硝给出去,于是她回房里把这包收好,打算把自己的硝送给贾环。

偏偏她自己的蔷薇硝找不见了,急得到处问人。

此时饶舌之王麝月说话了:“这会子且忙着问这个,不过是这屋里人一时短了。你不管拿些什么给他们,他们那里看得出来?快打发他们去了,咱们好吃饭。”

不得不说,难怪麝月吵架每次都能吵赢,因为人家平时说话就很有条理:

先点出形势:你的硝肯定被人用了,你这会儿再问也没用。

再给出方案:贾环他们肯定不懂这个,你给个其他的糊弄过去就行。

最后催促:早弄完早吃饭吧,姐妹。

芳官一想也对,就包了一包茉莉粉,出去后也没好好递给贾环,而是往炕上一掷。贾环也只得向炕上捡了,揣在怀内回去了。

注意这这个“掷”字,感觉芳官对贾环的嫌弃已经溢出纸面了。

茉莉粉:原是我不配了

而贾环回去之后干什么了呢?他兴兴头头把这包“蔷薇硝”送给彩云了。

彩云是王夫人的丫鬟,但一直喜欢贾环,所以和赵姨娘也走得很近。

彩云接过,打开一看,就笑了:“你是和谁要来的?#他们哄你这乡老呢。这不是硝,#茉莉粉。”

贾环此时也没太在意,觉得反正是好东西,你收下就对了。

可偏偏赵姨娘炸了,当场就把贾环骂了一顿:“有好的给你!(茉莉粉:原是我不配了)谁叫你要去了,怎怨他们耍你!依我,拿了去照脸摔给他去,趁着这回子撞尸的撞尸去了,挺床的便挺床,吵一出子,大家别心净,也算是报仇。莫不是两个月之后,还找出这个碴儿来问你不成?便问你,你也有话说。宝玉是哥哥,不敢冲撞他罢了。难道他屋里的猫儿狗儿,也不敢去问问不成!”

大家有没有发现,每次赵姨娘一开口,一股陈酿了大半辈子的怨气就扑面而来。而且引起这类人发怒埋怨的理由往往很儿戏,他们只要没占到便宜就觉得自己吃亏,只要吃了一点亏就觉得是天大的委屈。

正常人看到自己儿子被丫鬟轻视了,有好几种解决方案:要么算了,毕竟是小事,儿子也没在意;要么去宝玉屋里告状,到时完全不用自己动手,袭人等大丫鬟就会替她教育芳官。

可赵姨娘的脑回路是,先责怪贾环:你怎么被一个丫头耍了?你干嘛自取其辱?!

然后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芳官:她就是故意坑骗你,其心可诛!

最后下命令:趁现在没人管,你现在就去给我闹,闹得越大越好!

彩云忙说:“这又何苦生事,不管怎样,忍耐些罢了。”

赵姨娘不听:“你快休管,横竖与你无干。乘着抓住了理,骂给那些浪淫妇们一顿也是好的。”又指着贾环道:“呸!你这下流没刚性的,也只好受这些毛崽子的气!平白我说你一句儿,或无心中错拿了一件东西给你,你倒会扭头暴筋瞪着眼蹾摔娘。这会子被那起屄崽子耍弄也罢了。你明儿还想这些家里人怕你呢。你没有屄本事,我也替你羞。”

这已经出口成脏到没法儿中译中的程度了。贾环的性格和行事都不好,这固然有他本性原因,但赵姨娘的教育绝对“功不可没”。

面对这样的亲妈,贾环显然已经有了一套应对方法:“你这么会说,你又不敢去,指使了我去闹。倘或往学里告去捱了打,你敢自不疼呢?遭遭儿调唆了我闹去,闹出了事来,我捱了打骂,你一般也低了头。这会子又调唆我和毛丫头们去闹。你不怕三姐姐,你敢去,我就服你。”

这段话信息量很大:

首先,连贾环都知道这事不该去闹,一来对方是毛丫头,二来我还在装病逃学呢,被发现了不得被收拾啊。

其次,赵姨娘已不止一次挑唆贾环去闹事了,每次都没讨到好。

原著里明白写过,“舅舅之战”后,赵姨娘和贾环依旧不定期去家务缠身的探春那儿找找麻烦。这些“麻烦”是怎么起的头,大家现在该心里有底了吧。

但从贾环的话里看,即使探春被闹得“甚不方便”,也守住了底线,没有让赵、环二人坏了规矩。

可也就是贾环话里那句“你不怕三姐姐,你敢去,我就伏你。”一下——

便戳了他娘的肺。

赵姨娘当即跳起来:“我肠子爬出来的,我再怕不成!这屋里越发有的说了。”于是拿着那包茉莉粉,飞也似的去了。

刚一头火地跑进大观园,正遇见夏婆子迎面走来。

这夏婆子乃是藕官的干娘,和戏子们有过节的,问清原委后,不仅把小戏子们之前的事情抖出来,还撺掇赵姨娘:“你老想一想,这屋里除了太太,谁还大似你?你老自己撑不起来;但凡撑起来的,谁还不怕你老人家?如今我想,乘着这几个小粉头儿恰不是正头货,得罪了他们也有限的,快把这两件事抓着理扎个筏子,我在旁作证据,你老把威风抖一抖,以后也好争别的礼。便是奶奶姑娘们,也不好为那起小粉头子说你老的。”

夏婆子这番话很有诱惑性,分了三个层次:

第一,这句“这屋里除了太太,谁还大似你”先把赵姨娘捧上去,暗示说,别怕,你去找她们的麻烦,那可不叫找麻烦,是您以主子的身份教训下人。

第二,你要去了,我们都站你这边;可你要连个戏子出身的丫鬟都怕,那我们可就……

第三,也是最要紧的一点,大家发现没有,她因自己的私怨,而贴心地“帮助”赵姨娘把对芳官的敌意,成功扩大成对整个小戏子团体的敌意,相当于帮赵姨娘树立了所有可以树立的敌人。

夏婆子这些话看似恭维,其实句句都在拿对方当枪使。偏偏赵姨奶奶听了越发得意,一口气就冲进了怡红院。

战群官:梅香竟是我自己?

怡红院中,宝玉日常跑出去找黛玉;丫鬟们正吃饭,见到赵姨娘来了,都起身笑着让座:“姨奶奶吃饭,有什么事这么忙?”

赵姨娘一包粉直接糊芳官脸上:“小淫妇!你是我银子钱买来学戏的,不过娼妇粉头之流!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的,你都会看人下菜碟儿。宝玉要给东西,你拦在头里,莫不是要了你的了?拿这个哄他,你只当他不认得呢!好不好,他们是手足,都是一样的主子,那里有你小看他的!”

赵姨娘一上来就给芳官定了性:娼妇粉头;接着给芳官的行为定了性:看人下菜碟,为难贾环;顺便还歪曲了一下事实:因为是宝玉同意送蔷薇硝,她就默认这硝是宝玉的——起码这样说,显得芳官更可恶一些。

这都是非常严重的指控和侮辱了。

但不用滚滚君分辩,芳官的话就足够反驳她了:“没了硝我才把这个给他的。若说没了,又恐他不信,难道这不是好的?我便学戏,也没往外头去唱。我一个女孩儿家,知道什么是粉头面头的!姨奶奶犯不着来骂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买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呢!”

对比一下,芳官这里是边哭边说的,但对比赵姨娘的泼妇骂街,芳官这不带脏字的言语,杀伤力可是核武器级别的:

第一,你说我见人下菜碟,故意轻视贾环是吧?没有的事!只是因为没有蔷薇硝才给了茉莉粉,怕他不信才没说明,况且这茉莉粉也是好东西啊。这一句话就把自己洗白了。

第二,你人身攻击我是下三流的粉头是吧?不好意思,我学戏也是在府里学,唱戏也是唱给主子们和宫里娘娘听的,你说话干净点!

第三,你说我是你家买的?你自己什么身份自己不知道吗?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

每次看到书里、剧里这一段,总让我想到《霸王别姬》里的:“都是下九流,谁瞧不起谁呀?”

嗯,可能……一个人越自恃身份,越会被人打脸、戳心窝子吧。

芳官只用这一段话,就把赵姨娘底裤都扒下来了,吓得袭人赶紧去捂嘴:“休胡说!”

不过来不及了,赵姨娘直接上来甩了芳官两个大逼兜子,众人又赶着去劝赵姨娘:“姨奶奶别和他小孩子一般见识,等我们说他。”

芳官这暴脾气哪里受得了这委屈?直接打滚撒泼:“你打得起我么?你照照那模样儿再动手!我叫你打了去,我还活着!”然后一头撞在赵姨娘怀里让她打。

此处有没有人觉得,芳官这样的性格,脸上挨了两下,不得直接回敬几巴掌?为什么泼哭泼闹让她打呢?

因为扇巴掌这种行为,伤害性可自控,但侮辱性极强,赵姨娘毕竟是半个主子,芳官无论如何不敢物理回击。但咽不下这口气,干脆就是一头撞过去,再借助言语来继续戳她肺叶子。

此时众人是边拉边劝,但晴雯却悄悄拉住袭人说:“别管他们,让他们闹去,看怎么开交!如今乱为王了,什么你也来打,我也来打,都这样起来还了得呢!”

这纯粹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但是吧…如果我在现场,我也选择拉着小伙伴做吃瓜群众。

好家伙,晴雯竟是我自己~

如果任凭这样下去,说不定哭累了、骂完了、劝开了,事情也就结束了。但四个人的出现,把这场硬仗推向了高潮。

大观园中的藕官、蕊官、葵官、豆官得了消息:“芳官被人欺侮,咱们也没趣,

须得大家破着大闹一场,方争过气来。”

几个小女孩一时义愤,不管不顾地冲进怡红院。豆官做先锋,一头撞过去,差点没把赵姨娘撞个跟头,剩下三个跟上把赵姨娘围住,放声大哭,手撕头撞,嘴里都只说:“你只打死我们四个就罢!”

看见没,一开始就能动手绝不瞎哔哔,把人围着打,言语上还要显得自己是弱势群体,这战术与芳官一模一样,不愧是一个班里出来的好姐妹啊。

眼下赵姨娘被群起而攻之,仍在做困兽之斗;芳官却是已经哭晕在地上了。

晴雯等人都一边假意拉人、一边笑,只有袭人急得团团转,拉住这个放跑了那个。不过大家也不要责怪晴雯“消极怠工”哈,她早让人请了探春过来。

收鞘:止战之术

不久,探春与尤氏、李纨,带着平儿等人都过来了,一下子镇住了场面。

问起缘故,赵姨娘瞪着眼粗了筋,唠叨个没完。

李纨和尤氏都不打答话,只喝禁小戏子们。

为什么她俩都不搭话?因为赵姨娘是探春亲妈,又是长辈身份,现在闹出这不成体统的事,你让她们说啥呢?还是看探春表态吧——

探春便叹气说:“#什么大事,姨娘也太肯动气了!我正有一句话要请姨娘商议,怪道丫头说不知在那里,原来在这里生气呢,快同我来。”

大家听出来了吗?反正尤氏、李纨是听出来了,于是都笑着劝:“姨娘请到厅上来,咱们商量。”

赵姨娘只好骂骂咧咧跟着她们出来,探春这才说道:“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些顽意儿,喜欢呢,和他说说笑笑;不喜欢便可以不理他。便他不好了,也如同猫儿狗儿抓咬了一下子,可恕就恕,不恕时也该叫了管家媳妇们去说给他去责罚,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失了体统。”

这里暂时不细究价值观,我们先看看这些话传递的信息,她并没有一味埋怨赵姨娘,而是把道理和方法都摆出来了:

首先,不要失了体统。

你这个身份,本就不该去和小丫头们计较,现在你计较不说,还闹成这样。

其次,不要不自重。

你真要觉得被冒犯了,应该让管理这事儿的人去管理。你自己反向越级微操实战,后果……懂得都懂。

探春道:“你瞧周姨娘,怎不见人欺他,他也不寻人去。我劝姨娘且回房去煞煞性儿,别听那些混帐人的调唆,没的惹人笑话,自己呆白给人作粗活。心里有二十分的气,也忍耐这几天,等太太回来自然料理。”

这里注意探春的话里的三个点:

第一,周姨娘是贾政的另一个妾室,没子女也没啥存在感。拿她来作对比,其实暗含着:人家没子女,也没人欺负她,过得好好的,从来不作妖;你有子有女,更没人敢欺负你,为什么总喜欢作妖呢?

第二,探春可能是从以往经验和刚刚赵姨娘的骂骂咧咧中,推测出来,她又被人当枪使了,特意提醒她呢。

第三,大概是看赵姨娘还不服气,索性采取一个“拖”字诀:我也不劝你消气了,要闹等王夫人回来闹。

这虽然是拖,但隐隐透着威胁。

因为王夫人给我们的印象一向比较和善,或者说伪善。可在贾府,她的身份就意味着绝对的权威,而赵姨娘就是看见王夫人等不在家才敢闹的,怎么可能真的闹到王夫人跟前?

那有人想问,探春这话说得这么直白,也太不给赵姨娘留脸了吧?

问题是,你不说明白,赵姨娘她能听懂吗?

想想自探春管家以来,赵姨娘做的多少骚操作——无论是书中详细记叙的“舅舅之战”,还是一笔带过的“聒噪”,都让滚滚君想起探春在刚出场时叹的那口气——里头暗藏的不是“你居然闹得这么不体面”,而是“你怎么又又又闹得这么不体面呀”!

她把赵姨娘请出来再说话,已经是最大的脸面了。

果然,赵姨娘被说得哑口无言,只得回去了。

一场群战戏,就这么意外收尾。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整出戏,但让滚滚君最关注的反而故事里的两个设定:

一个,是小戏子之间的情义。

故事的由头在那一包蔷薇硝,那硝本就缘起小戏子间的情谊,芳官这一出“掉包计”也是出于对这份小小情谊的珍惜,最后四官的下场助阵更是因为一时义气。

可以说,整个故事就是小姐妹们之间的“情”和“义”串起来的,虽然这份情义多少有点傻气和骄横,但感觉还是蛮可贵的。

另一个,则是这个故事的收尾。

你以为,赵姨娘战群官已进行到白热化阶段,当有人大喝一声,压制场面,然后给两边整得服服帖帖?

诶,偏不!偏又是探春带着李纨、尤氏过来,用一句“我正有一句话要请姨娘商议”把人请走,出了场外再谈战因、叙战果。

这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试想一下,如果探春在怡红院当着众人责骂赵姨娘,那不仅是赵姨娘没脸,探春又怎能体面呢?她岂不也成了自己口中“失了体统”之人了?

探春的一声叹息

故事的最后,忍不住再谈谈探春。

私以为,探春为人处世的出发点,与其人物立足的核心,在于两个字:

礼,理。

礼,乃礼法。

探春的身份和处境,让她不得不用礼法傍身。

诚然,《红楼梦》的世界没有像一些宅斗宫斗小说里那么强调嫡庶,但庶出身份确实会影响婚姻,而且探春还摊上了专坑女儿的亲妈,这让她不得不选择去强调礼法、亲近王夫人。

而除了用以傍身,我想在探春的内心深处,也是认同礼法的。

就像读圣贤书、走科举路的士子们,会打心眼儿认同“货与帝王家”的价值观,把一生的理想寄托在仕途上;而他们为官做宰之后,又会主动维护这个价值体系。

探春也是如此,她认同礼法,所以嫡母王夫人就是她的母亲,王子腾就是她的舅舅。

探春的那番“冷血”之言,是她对赵姨娘咄咄逼人的回击,也有一部分是源自她内心对于礼法秩序的维护。

滚滚君之前视频里也分析过,她的这种思想太符合那个时代的“政治正确”了,也因此直接把那个时代的礼法和阶级观念中冷酷、甚至反人性的一部分,赤裸裸展现了出来,所以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会有强烈的不适感。

很多人不喜欢探春,其实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这番言论,以及这番言论中带来的不适感。

但讽刺的是,探春用礼教维护了自己,却也被世俗限制了自己,阻断了她证明自己的可能。

大观园虽大,却也不过是世界的小小一隅——她的才华与能力也只能局限在此了(起码在前八十回里)。

理,乃公理。

每期提到她的视频下,总会有人说,她只顾讨好嫡母王夫人,对亲妈赵姨娘、弟弟贾环都很刻薄冷血。

这一点再解释下:探春不亲近赵姨娘、贾环是真,但大家无论是看原著还是电视剧都会发现,在“舅舅之战”中,不是她有了点权力就为难亲妈,而是赵姨娘在她刚刚管家、处理家务的时候,跑过来在大庭广众之下一再逼着她徇私枉法,她才反击的,她反击的话我们刚刚分析过,而她反击的目的是守住贾府规矩,维护大家的利益。

为了这个目的,她还在管家期间做了很多利人不利己的事情,并且不畏得罪凤姐、宝玉这些贾母心尖儿上的人(确切地说是伤害了很多主子们的利益,也包括贾环、贾兰)。

你可以说她的改革无法拯救在末路上一路狂奔的贾府,但你不能否认她为此做过的努力与付出的代价,还抹黑她的行为。

#什么道理?好人就得让人拿枪指着?

在“抄检大观园”中,探春原本可以像黛玉、迎春那样“躺平”,也可以像惜春那样“避嫌”,反正搜查的是丫鬟们,任谁也不会搜到主子头上,但她冒着得罪邢夫人、王夫人风险,一力护住了丫鬟们,这种勇气和担当难道不弥足珍贵么?

上述的两件事在原著中都是重点刻画,这里再说一件借旁人之口叙述的小事:

有次探春和宝钗临时起意,想让厨房做个油盐炒枸杞芽,本着加餐自费的原则给厨房送了五百钱。

厨房的人说,这道加餐的成本也就二三十钱,不需要这么破费。

但探春、宝钗却说,这钱给你,一来是打赏;二来一直有各房主子、得势丫头等来厨房要求开小灶加餐,而且往往不会给钱,等于给厨房增加了负担,所以这五百钱也就当是给其他开小灶的人垫了,免得厨房亏钱。

结果赵姨娘知道后,反而认为便宜了厨房,时不时打发个小丫头来要这要那——好家伙,探春等人的良苦用心,又给糟蹋了。

如果说,探春的礼,在现代看来多少会令人不适;那么她的理,则是放之古今皆令人敬佩的,甚至我们很多人都做不到她这一点,滚滚君相信这也是许多人喜欢她的原因。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

你说了那么多,不就是因为喜欢探春吗?那我可不可以讨厌探春?可不可以同情赵姨娘?

当然可以。

对文学人物,只要读过原著相关内容,就能有自己的感受、判断和好恶;不然就很容易在误解上建立观点。

这里因为篇幅所限不能把原著情节都讲到,滚滚君的理解也很浅薄幼稚,相信看过原著的小伙伴应该会有更深的体会,欢迎大家讨论、指正、互相交流。

比如滚滚君喜欢探春,是喜欢她“理”的一面;

之前评论里也有同学觉得探春可悲可叹,这么有才华和能力的女孩,一生受困于时代,思想竟然也摆脱不了时代烙印;

还有人不喜欢探春,反感她“礼”的一面,对赵姨娘的命运颇多同情,认为#旧时代的悲剧,从这个角度看也很有意义。

最后再说说原著与电视剧的差异吧。

电视剧里赵姨娘战群官后,探春出场直接在怡红院教育亲妈,赵姨娘听不耐烦了干脆霸气回怼:“你敢说你亲妈!”

这个改动其实丢失了原著里探春要给的体面,而且原著里李纨、尤氏的表情,还有现场那种微妙的氛围,本就很有想象空间,如果能拍出来应该会非常有意思,所以真的有点遗憾。

对了,大家觉得这样改,赵姨娘的形象变得讨喜了,还是更讨厌了?

而在电视剧第32集《伤离别探春远嫁》中,赵姨娘带着贾环来见女儿,探春上去抱住她喊了一声娘,母女抱头痛哭,最后探春在一曲《骨肉分》中远去,也是赵姨娘哭得最凶。

这个改编我真的很喜欢的。

可能有人觉得,赵姨娘坑女儿一向是不遗余力的,最后怎么可能来一场母女温情戏?

嗯…我承认这话有道理。

但原著80回后的内容遗失了,怎么续都会有争议。滚滚君用普通读者/观众的视角看,电视剧对探春远嫁的呈现,至少在情节上是顺的,我也愿意看到这样感人的画面。

87版《红楼》,终究是给赵姨娘留了一些母性的光辉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edu.com/faq/120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