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创项目选题参考关于家乡的,大创项目选题参考经济方面

?

近日,“六百光年杯”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及第四届北京市大学生节能节水低碳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获奖名单先后公布。我校大学生在这两项赛事中,表现突出,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在全国节能减排大赛中,于彩虹/马妍、章丽萍/卜庆伟、张凯、卜庆伟/章丽萍、赵锋/刘振晗等老师指导的5支团队34名同学获得全国三等奖。

在北京市节能节水低碳减排大赛中,郑旭涛、王萌、封萍、李春全/孙志明等老师指导的4支团队获得一等奖,王建兵、梁鼎成、王会娇/侯嫔、赵伟/臧杰、刘扬、赵锋、徐超等老师指导的7支团队获得二等奖,章丽萍/卜庆伟、于彩虹、卜庆伟/章丽萍等老师指导的3支团队获得三等奖,共计93名同学获奖。获奖等级和获奖率均名列北京市各高校前茅。

今年,同学们的优异成绩,也使得我校连续第六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优秀组织奖,第四次获得北京市大学生节能节水低碳减排大赛的优秀组织奖。

是什么原因使得我校学生这么多年参赛热情不减,在历年节能减排大赛中都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呢?

一、高水平的专业竞赛指导团队

我校一贯高度重视这两项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的组织工作。受教务处的委托,在校内赛事承办和选拔单位化环学院王建兵副院长的领导下,成立了以于彩虹教授、章丽萍副教授为主的竞赛选拔和指导团队,竞赛指导组聘请徐东耀教授、张香兰教授、刘红缨教授、王春荣教授、孙志明教授、张志军教授等有经验的专家,参加“选题—开题—中期—校赛—市赛—国赛”全过程的指导,为竞赛优异成绩的取得“保驾护航”。

大创项目选题参考关于家乡的,大创项目选题参考经济方面

竞赛指导团队采取线上线下结合 进行答辩、指导和作品评选

于彩虹教授(主教练)谈两赛

2013年受学院委派,我负责组织校内的竞赛选拔工作,深深感觉到我校学生提交的作品数量和质量在逐年提高,这首先得益于我校有一批优秀的指导教师。专业学科竞赛的突出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指导老师的科研经历和实践经验是学生的宝贵财富。

目前,节能减排指导团队已经形成了全校各学院骨干教师参与的优秀团队,我统计了最近两年参与两赛指导的各学院老师,化环学院有王建兵、贾建丽、卜庆伟、章丽萍、张凯、冯利利、朱学帅、张萌、封萍、王会娇、马雪璐、夏瑜、刘彦君、梁鼎成、李春全等老师,理学院有李洪涛老师,安全学院的徐超、赵伟等老师,文法学院的郑旭涛老师,力建学院的张毅老师和机电学院的赵锋、王萌、刘扬等老师。很感谢这些指导老师的辛勤付出。

大创项目选题参考关于家乡的,大创项目选题参考经济方面

于彩虹教授指导的团队获得北京市特等奖

如何提高参赛作品的质量,我在化环学院几任领导的支持下,将组织选拔与作品指导结合起来,毕竟代表学校参赛的团队只是一部分,所以,我们不把获奖当成唯一的目标,而是更加重视作品在完成过程中对学生分析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每年都从选题开题抓起,发挥由专家组成的竞赛指导团队的作用,各环节的答辩既是学生汇报作品的过程,同时也是竞赛指导团队对参赛作品实施方案的论证过程,竞赛指导组不仅是校内选拔赛的裁判员,更是学生作品完善的指导者。我们希望所有参赛学生通过完整的参赛过程锻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注重过程指导,不仅是对优秀作品的遴选过程,也是对第二年作品的培育过程,很多第一年没有入选的作品,同学们在吸收竞赛指导团队的建议,经过一年多的完善,第二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每当看到同学们的参赛作品逐步从稚嫩、完善到成熟,我们也很有成就感。

章丽萍副教授谈两赛的体会

章丽萍副教授一直协助于彩虹教授参与节能减排竞赛的组织工作,本人也是获奖“大户”,作为第一指导老师:2015年、2017~2020年、2022年六次获得全国三等奖。2019年获北京市一等奖,2020年获北京市二等奖,2021年获得北京市特等奖,2022年获北京市三等奖,两次获得北京市节能减排优秀指导老师。

大创项目选题参考关于家乡的,大创项目选题参考经济方面

大创项目选题参考关于家乡的,大创项目选题参考经济方面

章丽萍副教授指导的团队获得的全国和北京市部分奖状

我本人是环境工程专业的老师,在给学生们上课和带本科生导师制的时候,经常有学生邀请我指导他们参加节能减排大赛。我在上课的时候,根据课程内容和当前节能减排的热点问题,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进行科学选题。

这几年我带的几支团队选题各异,但成绩还可以。现在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选题也比较广泛,对一些“异想天开”的选题,我都会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并在竞赛指导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作品。同学们在作品完成过程中经常加班加点,表现出很好的主动性,遇到困难大家齐心协力不服输,这些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

二、将优势的科研资源

化为优质的创新教学资源

根据学校提出的“积极构建能源工业精英教育教学体系,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我校自2011级本科生开始,把创新教学环节纳入本科培养方案。创新教学环节的实施,使得优势学科的师资、科研资源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根据我们多年的统计,参赛作品中的一半左右是结合科研开展的。矿业能源的科研特色促进了我校本科实践创新的特色,更好地服务于煤炭领域创新人才的培养。

张凯副教授谈指导竞赛的体会

张凯副教授指导的团队:2017年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020年获北京市特等奖(张凯老师同时获得北京市优秀指导教师),2021年、2022年又两次获得全国三等奖,2021年获得北京市三等奖。他指导完成的项目“节能高效生物转盘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团队,2021年接受北京电视台专访。

大创项目选题参考关于家乡的,大创项目选题参考经济方面

张凯副教授指导的团队及获得的部分奖状

我2017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节能减排大赛,选题就是结合科研的大创课题,当年进了全国总决赛,并获得了二等奖。我认为,结合科研的选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面向结合科研实际的选题,经过竞赛的锻炼,也使得学生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更接地气,这对他们来讲是一辈子的宝贵财富。

例如:获得全国二等奖的2019届本科生刘舒豪同学,结合科研完成的《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催化剂废水蒸发结晶系统设计》,针对神华煤液化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创造性地采用预处理+蒸发浓缩+蒸发结晶的工艺,解决了实际工程中煤化工高浓盐废水的处理问题,实现废水零排放。该设计荣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毕业设计奖,并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成果已经授权一项发明专利,现在也实现了专利的转化。

2020年获得北京市特等奖的陈梦圆等同学,依托科研课题“内江市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护综合解决方案研究”,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排放进行深入的研究,最终确定以生物转盘作为主体工艺,对其缺陷进行了改进,实现了小型一体化分布式处理农村的生活污水,具有操作简单、无需人工、投资小等优势。该作品在参赛的过程中,受到专家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北京电视台特意做了一期专访。

基于上述体会,这几年,我又陆续指导了几组学生参加全国和北京市的节能减排竞赛,每当看到同学们在作品完成过程中,通过努力解决一个个难题而露出的笑容,作为老师由衷地为他们高兴。很多参赛的同学留在我的课题组继续深造,形成了良性循环。

三、导师制和“大创”

使学生与科研团队无缝对接

我校自2011年开始实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学生与指导老师科研团队实现了无缝对接,有利于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实行个性化培养。今年获得北京市节能节水低碳减排一等奖的4支团队,其中郑旭涛、李春全/孙志明、王萌老师指导的团队均为以导师制和导师负责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简称:大创)项目开展的。

大创项目选题参考关于家乡的,大创项目选题参考经济方面

郑旭涛老师指导的北京市一等奖团队在进行研讨

郑旭涛老师指导的团队今年获得了北京市一等奖(最高奖)。作为文科专业的老师,第一次指导同学们参加节能减排大赛,结合大创项目,确定了北京市高校大学生节约粮食的选题,做的是社会调查类的研究,围绕节能减排主题重新拟订研究框架。同学们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联系了几所高校的后勤部门,认真开展调研、撰写了研究报告,并公开发表了多篇论文。

队长宋知远同学深有感触地说:“回顾参赛过程,在整个调查研究阶段,导师郑老师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指导,团队成员间相互合作,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访谈与数据分析的能力,让我们拥有了这段难忘的科研经历!”

大创项目选题参考关于家乡的,大创项目选题参考经济方面

王萌老师指导的北京市一等奖团队在进行实验研究

\今年,王萌老师指导的团队“基于双稳态电控调光膜和太阳能玻璃的智能发电窗户”获得了北京市一等奖,指导老师王萌认为:“本项目在本次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大创和导师制为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取得了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创新性成果。”

队长祝伊飞同学赛后说:“本作品是大创项目成果的延伸,我们在大创实践过程中系统地学习了反式调光膜的制备方法与液晶相关理论知识。在大创结题后,我们结合比赛要求创新性地制备了双稳态调光膜并将其与太阳能玻璃结合制成智能发电窗。在团队中,队内分工明确、组员各司其职、共同优化文书工作。本次比赛收获颇丰,感谢组员和导师的辛勤付出!”

四、跨学院和专业的组合

促进了交叉学科领域的创新

今年获得全国和北京市等级奖的19件作品,其中9组为跨学院组合团队,12组为跨专业组合。打破学院、专业界限,多学科大学生的混合组队,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创新团队。

大创项目选题参考关于家乡的,大创项目选题参考经济方面

李洪涛副教授指导的团队获得全国一等奖

这几年,理学院李洪涛副教授指导的团队都是跨学院跨专业团队,2018年指导的团队成员来自两个学院五个专业,也使得我校首次获得全国一等奖;2020年他与冯利利老师合作指导的团队再次获得全国一等奖,2021年这两位跨学院指导老师的“强强联合”,又一次获得北京市一等奖。

五、学生社团

在竞赛中发挥自我管理作用

这些年,我校在节能减排竞赛上的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国百强社团“绿缘根与芽”社团的大力支持。我们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强化学生自我管理,构建创新的校园氛围。

大创项目选题参考关于家乡的,大创项目选题参考经济方面

绿缘根与芽社团做好组织、宣传和经验交流工作

近几年,在杨轲、王鑫、洪宸、王雍炀等社团负责人的带领下,“绿缘”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形式,积极开展赛事宣传、组织报名、收集作品、组织预答辩等活动,使参赛人数逐年增加,学生的受益面不断扩大。该项赛事的参赛人数由最初的8支团队50多人参赛,扩大到今年的50支队伍300余人参赛,极大地推动了这两项节能减排赛事在全校的开展。

?

专业竞赛不仅是高校展示科研、教学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平台,也是社会选拔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窗口。

我们把节能减排竞赛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重视理论学习到兼顾工程实践创新的一种重要手段,把全国和北京市节能减排竞赛作为展示我校大学生创新训练成果的舞台。

节能减排,我们在行动,同学们,期待你们的加入!

来 源/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文 字/王启宝

图 片/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本期编辑/张世佳

责任编辑/王丽晔

大创项目选题参考关于家乡的,大创项目选题参考经济方面

大创项目选题参考关于家乡的,大创项目选题参考经济方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edu.com/faq/277485.html